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渐进决策理论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渐进决策理论是林德布洛姆在修正全面理性决策理论和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按部就班、质变到量变和稳中求变。我国行政体例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有其必然性。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整体推行渐进式改革、局部采取激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
两种改革方式的经济学比较尚新力王钅监岗引言在当今世界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改革方式。各个国家由于受到其种种技术和社会的约束,而走上了不同的改革道路,选择了不同的改革方式。对于我们而言,既然改革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可以在改革目...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起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中国采取的是渐进改革方式,俄罗斯采取的是激进改革方式。经济转型起点的选择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渐进式改革是更适合于大国经济转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改革是中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 ,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农业改革路径 :俄国走的是激进的私有化道路 ,中国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改革农业经营体制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方式不同 ,改革效果也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心理是支配人类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力量,在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坚定中,国民情境心理这种外显突出的国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对未知和激进的恐惧心理影响了渐进式道路的初选和坚定,“认知不协调”下的“我选择我喜欢”心理强化了这种道路坚持。随着改革的进程深入,新环境形成新国民情境心理,激进冒险心理抬头,国民不满心理日渐严重,这就要求渐进式道路进行适时微调。  相似文献   

6.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推进的过渡方式,正是这种过渡方式的选择使中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是什么力量促使中国走上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呢?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渐进式过程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实际,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一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行渐进式改革,是中国改革方式区别于原苏联、东欧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采取了非均衡的战略,将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以及强制性和诱致性改革结合起来,先试验后推广,不断试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改革方式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的体现,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在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不断去解决。  相似文献   

8.
大部制改革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改革延误成本,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关配套体制改革的滞后以及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上的落后所导致的改革延误的代价。其成因主要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锁定、中央政府改革经验及理论知识的缺乏、国家意识形态的刚性、传统政治的影响以及官僚群体的惰性。为了使改革突破迟滞胶着的状态,必须对改革延误成本进行合理摊销,主要方式有:公民社会的“反哺”、制度创新红利的“对冲”、增量改革的“贡献”、存量体制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迄今已进入第34个年头。34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不少问题,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系统性和可操作的角度看,有五个方面的改革值得期许。  相似文献   

10.
一、渐进式改革减小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阻力 制度变迁有路径依赖性。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遵循了这一规律,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1966—1977年社会保障制度遭受破坏阶段除外)。社会保障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培养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承受能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在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研究一直较为重视。当前,我国的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甚多。在此背景下回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的问题有: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看法;苏联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历次改革失败产生的严重后果;改革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阻力最小、震动最轻、代价最小、获利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以及越南国内持续的经济危机,促使越共深刻反思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越共六大拉开了越南革新开放的历史序幕,革新开放由经济领域开始,遍及政治、文化、社会和执政党建设等各个领域,在革新开放中积累了实事求是、各方面良性互动和革新重点突破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足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俄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2001年俄罗斯经济发展指标反映了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的措施。国家公务员学院的研究领域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一项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社会矛盾,反过来倒逼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化的转型不只需要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要建设一个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一条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又要有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实践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推进贸易规则改革的本质是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以美国利益优先为核心的贸易新规则,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陷入"结构性衰弱"。为推动国际贸易规则变革,美国采取了"体制外+体制内"双重路径的战略布局:一是体制外路径采取"渐进改革"方式,建立"双边多元"体制,重定未来贸易规则新蓝本;二是体制内路径采取"激进改革"方式,通过"无差别WTO"框架的颠覆性构建,取消发展中经济体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为新蓝本上升至多边贸易规则创造必要条件。面对这一变革,中国需把握改革方向、防范改革风险,推进WTO机构关键领域的改革,在自贸区推进"无差别WTO"压力测试,落实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国内本土化;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与美国和睦相处的产业布局,塑造导向性和功能性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特别注重改革的速度、时机、条件、措施和方案等的选择,因此渐进性是其一以贯之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探索试验是渐进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试验,政治体制改革更具有特殊的困难性。二、政治稳定是渐进改革的基础。三、经济发展是渐进改革的条件。四、过渡转化是渐进改革的途径。我国的选举制度建设、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退休制建设都是通过过渡转化的途径进行的。渐进改革是符合我国情的选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中国经济发展中以分权和激励为特征的制度基础,合法性追求下的政策逻辑,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与西方模式对比,显示出中西模式在经济政策内容层面存在着诸多共识,过于强调价值观念的分歧只会妨碍我们对中国模式的反思。我们应该继续思考中国模式在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缺陷,保持改革的勇气和信念,宽容面对政策的创新和变革,包容吸纳不同的改革建议,推动改革的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