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金成 《探索》2006,3(1):113-115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理论,其发展状态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社会主义运动在上个世纪后期严重受挫,导致马克思主义被挤出世界主流意识形态;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显著成功,重新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作用的关注。但是,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与原创理论之间存在的区别,已演变到既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又影响改革实践深化的程度。显然,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寻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权威、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从概念到实践展开的同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知识体系构建、理论体系构建、学科体系构建,成为各学科展示自身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增长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中国特色、共同特征和时代要求看,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和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阐述与构建,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尤其要体现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这就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构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革命性等特质。深入系统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特质,阐释这些理论特质的范畴界定、学理内涵、价值意义,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范式及学术进路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问题的必要路径,对开展有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探究、实践探索和方法探讨或具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4.
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五大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这一科学判断突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这就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三个基本观点,既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时代意义作了深刻的论述,也从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高度,对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阐释。一、从近2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要着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化、群众化,这样才能够促进、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立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一邓小平理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内在关系分析中阐发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立场。邓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联系中国当前的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因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反映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特点,必须对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重大问题解决过程中推进理论深化和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中国成就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是对21世纪中国向现代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人民群众和实践中汲取养分、智慧、经验和力量,在回答重大理论和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涵养和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邓小平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邓小平在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建立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载着建设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主渠道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自信"转向"他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发挥自身优势,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凝练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库支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齐心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提出"社会更加和谐"问题,到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历史转变.探索历时4年,历经4次中央全会,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探索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确定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边界",主要包括"历史的边界"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分,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联系。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出发,综合各种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及其特点,确定一个核心概念之后再逻辑地展开;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核心概念逐次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的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戚嵩 《求实》2012,(4):67-7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崭新伟大实践,突破经典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维定势,从实践、主体和客体三大基本向度深层次诠释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以“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在经济领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为逻辑主线创立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 ,这一思想体系不但内容博大精深 ,而且极富理论特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理论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一、鲜明的中国特色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立足点是 ,从本国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三步走”战略理论等 ,是这一理论特色的集中体现。邓小平认为 ,中国当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紧密相联的,透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总结关于时代化的规律,即不仅要在时代发展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要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广庆 《求实》2012,(1):15-18
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精神与实践品格的统一,是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经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推动以人为本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是有针对性的创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潘妍妍 《理论学刊》2020,(5):102-110
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需要守正创新的理论指导和求真务实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内核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扬弃;其理论创新继承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学习与发展,并对西方经济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吸收;其实践创新经验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从思想溯源和实践观察的视角凝练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开创性成就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启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探求经济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