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与法》2002,(9):30-31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经济合同纠纷是指在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由于有关质量、期限、地点或价款约定不明或由于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的瑕疵、重大误解以及因客观事情的变更,导致履行合同受阻或无法履行合同引起的争议。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往往是通过经济合同的形式实施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2.
35、什么叫做经济合同的订立? 订立经济合同,是指由签订经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就合同的基本条款进行平等协商,并达成一致协议,从而确立彼此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签订经济合同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所谓要约,就是一方向他方提出订立经济合同的建议,其内容应包括提出订立经济合同建议的根据是什么,合同的主要内容以及希望他方答复的期限等。要约方在要约期限内受自己要约约束,即不得拒绝他方承诺,同时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在要约期限内不得向第三人提出同一要约,否则因此而造  相似文献   

3.
论海上保险法中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任何合同的签订,都应以合同当事人的诚信为基础。现代各国基本上都从法律上确认了诚信原则,并且把它视为民商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经济合同法》亦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为无效经济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4,(7)
什么样的经济合同是无效的? 按照法律规定,下列经济合同是无效的: ①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计划的合同;②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所签订的合同;③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或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或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的“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搬中的‘欺诈”理解不同,导致对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处理不一。本文对一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浅谈对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处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对与劳动合同订立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负有向用人单位如实说明的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包括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对本人基本情况资料的填写。对与劳动关系建立有关的重要情况,即使用人单位未询问,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应主动披露。对与劳动关系建立无直接相关的个人情况的披露应当真实,不得欺诈。采取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有权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冉克平 《法学论坛》2012,(4):109-115
当事人一方因受第三人的欺诈或胁迫,与相对人所订立合同的效力,集中地表现为该方当事人、相对人以及第三人之间利益冲突。这里的"第三人"并非当事人一方与相对人以外的任何人,而是受到特定的限制。对于一方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或胁迫而订立合同的效力,应该采纳《荷兰民法典》所代表的效力模式,以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合同一方当事人受第三人欺诈或胁迫的事实,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撤销该合同的条件。如果遭受欺诈或胁迫的一方当事人受有损失的,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其全部损失。  相似文献   

8.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来明 《法学研究》1998,(5):152-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一、取得票据权利的一般要求以取得票据权利的根据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继承权丧失制度是"任何人不得于其不法行为中获利原则"的体现,是对继承人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民事制裁。既不能纵容继承人的不法或不道德行为,也不能对继承人过于严苛,同时应充分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思。建议增加"以欺诈或胁迫手段迫使、妨害被继承人订立、变更或撤销遗嘱的"作为相对丧失继承权的法定事由。同时,若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由当然相对丧失继承权改为须经被继承人表示丧失继承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合同是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种重要法律手段.计划原则是我国《经济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经济合同法《总则》中明确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违反国家计划的合同是无效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利用合同来破坏国家计划,损害国家利益.这就是说,是否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是确认经济合同是否  相似文献   

11.
经济合同担保运行中值得注意的法律问题邹杰华市场经济中,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合同当事人采用了经济合同的担保措施以监督、保证经济合同的全面履行。关于经济合同依法担保的问题,我国《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以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经济合同管理的概念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管理是指国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享有管理权限的机关,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运用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监督、检查经济合同当事人依法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经济合同,调解、仲裁经济合同纠纷,制止和处理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经济合同法贯彻实施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地区、行业、部门之间,单位、企业、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日趋频繁。而进行各种经济往来的最佳方式则是订立经济合同,履行经济合同,以最终实现主体各自的经济目的。因此,经济合同已为我国各地区、部门、行业,各单位、企业、公司所认识,并广为利用。然而,随着经济合同的普遍运用,各种各样的经济合同纠纷也就纷至踏来。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占我国整个纠纷案件的5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订立经济合同的当事人资格不合法。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山东省曲阜县律师事务所对该县1971年至1984年底发生的58起经济纠纷案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济纠纷案件出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从上述经济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来看,80年前是由于行政干预过多和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所造成。而80年后则是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经济合同中违反有关经济合同法规和政策。譬如:当事人因企业法人代表变更而撕毁原订合同;采用欺骗手段订立合  相似文献   

15.
戴晓华 《经济与法》2003,(12):98-98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欺骗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第一,欺诈一方当事人应当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诉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或者是对真实的情况故意进行隐瞒,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的状况。第二,存在欺诈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以是积极行为,也可以是消极行为。第三,受欺诈的一方订立合同是受欺诈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方的欺诈行为使另一方因受欺诈而订立了合同。  相似文献   

16.
经济合同应当如何订立和履行?这是经济合同法必须明确作出规定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事人建立经济合同关系时必须了解并遵循的规则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二章中,就经济合同订立和履行的一般规则作了规定,并对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揽、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科技协作这十种重要的、常见的经济合同订立和履行的规则作了原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合同一经订立,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履行义务,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这对于保持经济合同的稳定性,严肃合同纪律,维护经济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绝对不变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经济合同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允许变更或解除的。  相似文献   

18.
析国内经济合同纠纷中的协议管辖丁广陈金囡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当事人较多的在经济合同中订立协议管辖条款或在纠纷发生前订立诉前书面管辖协议,以使产生纠纷时交由法院及时做出处理。这对于及时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9.
“欺诈合同”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虽均由欺诈行为所引起,却并非同一类合同。前者系双方当事人间恶意串通所订立的,旨在欺诈第三方的合同;后者系一方当事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与欺诈人订立的合同。 一、概念上的区别 欺诈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有欺诈的故意,其所共同实施的欺诈第三方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大陆法上的欺诈合同为虚伪表示合同.虚伪表示指表意人对非真意有认识.且与相对人通谋而为的意思表示。虚伪表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即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订立合同.所谓通谋.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均具作出非真实意思表示的故意.且…  相似文献   

20.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签订的国家不予承认,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在无效经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同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易于混淆罪与非罪界限。本文特就此进行如下分析,以图划清罪与非罪界限。一、无效经济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