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国民党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要比中国共产党人早,五四时期,他们的宣传在客观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播汇合,造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潮中脱颖而出。戴季陶在国民党中堪称理论家,他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及后来反共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对以陈独秀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荆学民  于淑婧 《政治学研究》2020,(2):14-26,M0002,M0003
政治传播秩序系政治秩序与传播秩序有机耦合而成。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呈现出新图景:“传-受”关系角色融合,信息流动立体对冲,“权势”格局去中心化,“节点”移位流程再造,线上线下双层互动,参与沟通机制转向,情感意见高度聚合,政治目标共生共享,文明契合价值转化,总体模式类型蜕变。应对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中国应做出主动调适:确立政治传播秩序由“一元主体”主导到“多元主体”共享的总体理念;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秩序要求贯通到政治传播新秩序的建构中;更新对政治传播“内容”的理解,扩充“政治信息”的内涵和包容量;释放政治信息的生产权和传播权,激活政治传播秩序中媒体的独有能量;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秩序的优势,为全球政治传播新秩序贡献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3.
传播控制是传播分析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剖析政治传播中的技术控制和政治控制,指出随着技术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传播中的传播控制在总体上将会呈一种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知识分子在1949—1956年经过了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三个阶段的政治认同变迁:建国前夕的观望态度、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认可态度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拥护态度。建国头七年知识分子对政治的认同趋于加强,足以显示中国共产党政权强大的生命力。理清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变迁的主线,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春丽 《学理论》2012,(20):258-259
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也是一种进行信息交流的传播活动,因此,从传播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叶美兰 《理论探讨》2005,3(6):159-161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多党合作的现代政党政治模式的成功确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建立,现代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政治传播的研究对象就是政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而与政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政治传播的研究领域.概括而言,当代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政治修辞、政治语言、政治宣传、态度变迁与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政治传播的技术变迁、政治传播与政治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恢复正常化,再到规范加强的历史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曲折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夕,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恢复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加强时期。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政治自觉的反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基本路线的坚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政治纪律的强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要求;科学制度的供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宗旨意识的唤起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当下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难以突破: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如何进一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如何构建面向全体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体系,如何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灌输论"色彩,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等等。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旨在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破题求解,其主要内容是按照现代传播学的框架建立包括传播环境研究、传播主体研究、传播客体研究、传播内容研究、传播方式和路径研究、传播受众研究等在内的内容体系。路径选择包括: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环境、整合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众细分和策略选择、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播控制是传播分析的主题之一。随着民主政治与技术政治的发展,政治传播中的传播控制在总体上将会呈一种弱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是政治与传播相互交汇的一门学问。在西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经过30多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这项研究经历了由最初的译介西方的政治传播理论到如今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的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政治传播的内涵、政治传播的要素、政治传播的形式、政治传播的环境、政治传播的功能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6)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不仅建立了红色的苏维埃政权,而且积极领导开展廉政建设,努力打造真正廉洁的政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学习和研究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增加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建设廉洁政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进程也是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整体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对提升国家与政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传播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应从三个维度入手:建构“可信、可爱、可敬”的大党形象国际传播内容生成系统,阐释大党以可信达认同、以可爱达亲近、以可敬达赞誉的形象内涵;形构“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大党形象国际传播格局,以“区域化、分众化”的精准传播策略、“润物细无声”式的创新性叙事方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达成传播策略、方式与体系的最优化;提升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呈现表达的国际传播效能,通过实施共情传播、加强主体协同、强化评估反馈形成传播效能闭环,进而产生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作为制度,民主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我们党自革命时期就开始推行的群众路线,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不仅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的主体,推进了民众政治参与的规范性,并增强其有效性,从而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水平,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序、规范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研究》2021,(6):48-56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人民日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宣传反腐倡廉的主力军。通过对1978—2020年间《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进行统计与分析,梳理《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演变逻辑,能够准确把握政治传播视域下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恢复廉政建设、坚持反腐斗争、廉政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人民日报》在反腐倡廉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工作效能,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宣传,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发挥政治传播功能,加强自下而上反腐倡廉报道;有效整合政治资源,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开平 《政治学研究》2023,(5):193-206+212
数字时代以来,技术革新与信息传播的加速不断重构政治过程,成为理解政治现象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政治传播的理论版图,数字时代给政治传播乃至政治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全新的议题,以实验与计算政治学为代表的方法论革新又带来了哪些全新的研究机遇,意味着研究范式的何种转向?本文以传播与政治互构的视角梳理数字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框架,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该领域在2012至2021年间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的逾两千篇前沿研究论文,归纳出“基于信息茧房的舆论极化”“多主体跨平台的政治信息流动”等六大前沿议题及其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数字时代的政治传播研究正在经历范式转向,即研究主体由垂直方向的政治传播向水平方向的政治沟通发展,研究重心由媒介效果向信息传播效果转移,研究视阈从国家社会互动向全球互动扩展,研究路径由多学科向后学科化演进。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传播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政治谣言也由于网络覆盖范围的全球性、传播方式的自由性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危害,认为网络传播的大容量、离散性和无国界特性,以及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使其难以彻底根绝,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政治谣言对国家政治安全的严重危害,采取必要政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对网络政治谣言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传播视域下,党内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政治传播的体现,通过立规过程中系统内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以保障执规目标的实现。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作为衔接立规与执规的纽带,贯穿于党内法规执行的全过程,是推进依规治党的前提。当前由于符号的争议、语言的苛责、公开范围的差序和宣传教育的弱化等因素,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存在一定的实践障碍。立足于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应从重视党内法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立规技术、加强党务公开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力予以完善,做到既能定分止争、增强互动,又能有效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从而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引导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为教育对象所接受。面对发展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一般说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要包括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队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艺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途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在两次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政治传播呈现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对两次村治体系建构过程中政治传播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通道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而概括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