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12)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研究,首先应从对其含义的正确理解入手。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来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数据,笔者尝试通过三个层次九项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提出建议如下:协调"质"与"量"的共同发展;国家增强政策力度,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专业设置紧扣市场生活,加强大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高校开设相关教育平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和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敬康 《学理论》2009,(10):125-126
随着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的出台,暂缓就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加强这部分毕业生中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出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五项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随着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择业价值观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对于大学生心理以及观念上的精神冲击。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分析,剖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对策如下:积极开展正确的舆论宣传;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百会  马晶  李博  常春晖 《学理论》2012,(35):251-252
近年来,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就业工作的热点。依据石油工程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结合当前的经济需求,探索石油主干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有:建立相适应的就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引入成功创业校友的示范教育模式;确定学生就业选择差异化教育方案;重视石油行业优秀精神的教育传承;加强学生创业方法教育实践;建立学生创业联系帮扶基地。  相似文献   

5.
殷向阳 《学理论》2010,(29):209-21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雄 《学理论》2011,(2):291-293
目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学类毕业生也不例外。影响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个人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也有医学院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促进医学类毕业生充分就业,需要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加快"就业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强宣传力度,按照有关就业指导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高校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刘艳丰 《学理论》2015,(3):155-15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教育已引起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和就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和谐稳定的发展。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9)
调查高校本科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心理状况,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提供意见与建议。本文采用毕业生特殊群体筛查表、心理健康量表、就业挫折归因量表、就业社会支持量表对西安某高校1 423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占比3.9%30.7%不等,就业焦虑、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毕业生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女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迷茫学生更多采取自我归因,就业焦虑学生更多采取外在归因,女生和创业学生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得出以下结论,学校需要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与帮助,增加其应对现实困难的能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郭旭娟 《学理论》2014,(9):236-23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师范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也越来越苛刻。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使得毕业生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考验。女大学生承受着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大环境,又受到传统观念、生理心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显得尤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并提出女生生理心理障碍的克服;用人单位的理性排斥行为的解决;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王楠 《学理论》2015,(8):120-121
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政治、文化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就业市场对高学历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多,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由于这一政策的贯彻,扩大了研究生规模,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对更加严峻。然而,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对研究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做好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决策能力;合理定位期望月薪;转变对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加强创业教育;加强研究生职业理想和服务社会意识;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梁晓明  李睿 《学理论》2013,(15):293-29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相应的就业问题已非常严峻。"一切皆可抛,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被颠覆,不再是"学而优则仕",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重要尺码,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席卷大学校园。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基于对自身能力的高估或贬低而对大众教育所能带来社会价值产生的怀疑;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离与扭曲,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的难题与焦点。中央和各级政府已经把大学生就业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台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得到解决。然而,当前高校毕业生出现不愿基层就业,必须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基层就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袁李华  季海群 《学理论》2014,(6):249-250
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速的社会转型期,国内用人单位一方面提高了对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出现"掐尖"现象,缩减了招聘需求;另一方面,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要求和层次不断提高,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本科生就业困境,如何应对这种就业供需矛盾,解决好高校本科生就业问题,成了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分析了造成本科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因素,并从高校与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叶捷 《学理论》2013,(32):273-274
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当下我国高校传统中文教育更倾向于"守成"而非"创业",学习中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仅限于小部分文字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理念、精神和能力是高校教育,包括高校中文教育的关键。对高校中文教育实行创业性开发,转变大学生就业观,树立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理念,把握并深入领会创业性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出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郭薇  何红霞 《学理论》2013,(30):283-287
近年来由于"英语热"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专业教育质量也有所下降,导致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困境。以下沙高教园区本科高校为例,面向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三方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帮助其有效提升其就业质量,为解决就业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和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9)
从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入手,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如下: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开展有针对性地职业指导;成立就业援助基金,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举办职业技能活动,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搭建学生朋辈互助平台,加强学生自我就业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