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2)
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东北儿女革命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红色文化传播、实现文化育人的主要载体。在新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将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扩大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养青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湛江地区由于其历史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为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载体,使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更加生动、形象,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有: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乡土教材与统编教材相结合;建立红色文化德育实践基地;将红色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在老军区的志愿活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6)
九江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充分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开展"庐山红色之旅"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1)
地方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切实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很多,主要集中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走出去",另一种是"引进来"。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4)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资政育人的功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针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红色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打牢培育根基、立足对话促进相互认同增强培育感染力、营造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培育软环境、完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保障机制提升培育实效四个维度,增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抗战中的桂林为主题展开实践教学,是探讨将广西红色资源应用于《纲要》教学的实例。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实践前的积极准备、实践中的积极引导以及实践之后的总结和提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丰富的资源支撑,为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入挖掘皖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加强实践教育教学,建设优质校园红色文化和积极建立网络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才能不断发挥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邹婷  刘小文 《学理论》2022,(11):56-58
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史教育的优质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与党史教育各具意蕴但两者之间又具有内在契合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能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以此消解历史虚无主义,进而站稳高校意识形态高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因而,要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中,并达到理想教育效果,需要牢牢扭住传统课堂、实践课堂、虚拟课堂“三个课堂”,依托思政主渠道作用,联动各类实践活动,探索“政—校—企”联动的“虚拟技术+红色文化”党史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把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解读好,是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张家口红色文化底蕴沉淀深厚,如何高效开发运用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保护好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今天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围绕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主题,学术界先后提出了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三组学术概念,并相应地开展了奠基、突破、递嬗的三个阶段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必须加大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研究范式的构建,首要的是理清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涵义,必须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的要素:灵魂是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关键点是红色文化与资源;显著特征是原生性与衍生性。  相似文献   

12.
王海宾 《学理论》2015,(2):196-197
地方文化与当地高校校园文化互融互补,地方高校应高举弘扬地方文化旗帜,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吉林化工学院深入挖掘吉林市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号召广大学生组织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开发;同时,通过地方文化进校园,积极培育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实践教学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结合宜宾学院近几年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所做的探索,凸显实践教学的目的、路径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8)
南路红色文化作为独特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培育民族精神、涵养道德品质等价值。然而在实际中,面临着开发不足、形式单一、宣传薄弱、机制弱化等现状。通过开展整合资源、创新形式、5G赋能、完善机制等措施提升高校的德育效果,发挥南路红色文化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的诞生地,学好"四史",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是上海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人民城市理念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亟须深入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研究成果报刊发表居多,研究内容题材丰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总体呈地理接近性、历史根植性和内涵丰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董自稳 《学理论》2012,(20):231-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的一门课。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地方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关照历史细节,充实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红色短片;加强历史人物教学,重现鲜活历史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丽艳 《学理论》2013,(6):219-22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只要教师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就能够有效整合地方史育人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9,(11)
我党历来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延安精神作为最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之一,一直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开展"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创新教学,张弛有度,从"重传承、强主体、融文化、建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现地教学,传承延安精神;以人为本,盘活思政课堂;融合校园文化,延伸教学效果;搭建交流平台,夯实党性教育。通过引导,让青年学生与红色文化产生共鸣,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心理的主观认同和实在的自觉选择,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地域抗战文化资源丰富。依托这些地域抗战文化资源,突出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通过开设专题教学课、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新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等教学形式,系统讲好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整体历史进程,这是高校"纲要"课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十四年抗战"概念认同的重要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葛琳 《学理论》2012,(17):165-166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