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小燕 《河北法学》2011,29(1):133-138
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淫秽物品是淫秽物品犯罪的行为对象。它是制作、贩卖、传播等行为的直接指向,它不属于犯罪客体及犯罪对象的内容,但这种指向是我们在说明淫秽物品犯罪行为时不得不涉及的。作为行为对象的淫秽物品具有自己的特征,在现实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鉴于目前存在的新型淫秽罪,可以考虑用"淫秽事物"代替"淫秽物品"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网络淫秽电子信息涉罪行为没有明确规定,但《刑法》第363条和364条对淫秽物品犯罪作出了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三个关于网络信息的犯罪,其中涉及发布网络淫秽电子信息的涉罪行为,在立法解释及相关法律中也有关于淫秽物品犯罪的规定。"两高"在2004年和2010年分别发布了两个司法解释,对网络淫秽电子信息涉罪行为进行规定。文章认为,在刑法上,我国存在对淫秽电子信息规制范围过窄、传播淫秽电子信息行为定罪标准不明以及对未成年人保护欠完善等问题,因此,应扩大刑法保护范围,进一步明确传播淫秽电子信息行为的定罪标准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同淫秽物品犯罪的斗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本文试图结合司法实践,对淫秽物品犯罪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所谓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写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物品。我国一向重视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法律手段同传播淫秽物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979年制定的刑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色情案件侦查难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色情犯罪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络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贩卖、传播色情信息,或者虽不以牟利为直接目的,传播淫秽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引诱、介绍卖淫等犯罪行为。目前我国网上扫黄行动方兴未艾,严重打击了网络犯罪行为,净化了网络环境。色情网站不会随着一次专项斗争而消失,在未来还将长期存在,如何高效地打击网络色情犯罪,快速地发现并破获网络色情犯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网络色情案件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并针对网络色情犯罪侦查难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传播淫秽物品行为的民众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是为了给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立法政策提供素材和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城市、农村居民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网上散布淫秽图片行为,认为现行法处罚适当占12.5%,处罚过重87.5%.赞成处罚的主要理由是破坏道德风气、保护未成年人.不赞成处罚的理由是成人观看者主动自愿,不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认为现行法适当15.7%,八成以上认为处罚过重.处罚理由是保护未成年人、维持道德和网络环境.不处罚理由是双方自愿参与、未侵害他人利益,成年人有性自由权.从调查结论可以看出,民众对此类行为多数倾向于不处罚或行政处罚,这与现行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12月28日颁行了《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决定》的理解和适用问题,是刑法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文拟对淫秽物品犯罪定罪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几种特殊行为的定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制定法律规范网络行为 2011年,日本警方破获网络违法案件5741起,比前一年减少1192起。日本警方将网络犯罪分为“非法接入”、“以电脑或电磁记录为对象的犯罪及制造病毒罪”和“利用网络的犯罪”三大类。在利用网络犯罪这一大类中,又细分出网络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猥亵儿童、传播儿童色情物品、违反交友网站规定、违反青少年保护规定、侵权等类别。  相似文献   

8.
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下位概念。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和犯罪危害的扩散性等特点。为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应从刑法、行政法、程序法和犯罪学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采取的是二元主义,只对某些严重的网络盗版行为才作为犯罪处理,两高虽对此类案件联合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较大分歧.在刑事管辖权上,对犯罪行为地可采用电脑等终端设备所在地,对犯罪结果地可采用著作权人的户口所在地或主要营业地;对网络盗版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应采用有限制地适用“以营利为目的”;在立法上应适当扩大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范围;在刑罚方法上可增加资格刑的处罚方法,在刑罚最高刑的配置上可降低自由刑的处罚标准而提高罚金的数额.  相似文献   

10.
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性,未 经授权,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的行为以及利 用网络特性进行的其他犯罪行为。网络犯罪不是一个 独立的罪名,而是若干罪名的统称。它可以是诈骗罪、 盗窃罪、贪污罪等传统犯罪,也可以是《刑法》规定的新 罪名,如非法侵入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故意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其他破坏性程序罪等。随着电 子商务的兴起及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因素的加剧,网络 犯罪将更多地表现为以诈取金钱和政治暴乱、军事摧 毁为目的的犯罪,犯罪主体将更多地由个人转为集团、 组织甚至国家,发案量将进一步增多,危害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