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增,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实惠.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称: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179元,与1990年的1387元相比,4年内翻了一番,扣除涨价因素,平均每年递增8.6%,是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199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1元,比1985年的398元增长了两倍多.全国92%以上的农户目前已过上温饱有余的生活,——在穿的方面,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90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其中成衣占绝对优势,人均购买服装5.2件,购买成衣的支出是衣料支出的6.7倍.衣民的衣着也由穿暖向穿好转化.——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截至1994年末,63%的城镇居民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人均居住面积超过8平方米的家庭这66.3%,比1990年增  相似文献   

2.
包文发 《实践》2009,(11):28-2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人欢欣鼓舞。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为3645亿元,到2008年增加到30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72.3倍;1978年财政收入为1132亿元,到2008年增加到6.1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54倍;197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到2008年增加到2.5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20倍: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到2008年增加到15781元,比1978年增长45倍;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4元.到2008年增加到4761元,比1978年增长35倍。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速的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我国需求结构从价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的家用电器转向价格很高、使用年限很长的家庭乘用车,是GDP增长周期波长不断延长的决定性因素。2007年二季度以后我国GDP增速持续下降,出口和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速持续下降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贡献的大幅度下降也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依然处于中长期波动的底部。趋势外推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13年三季度以后我国GDP增速将回升并进入周期性上升期,2014年到2020年期间经济增速将回升到8%到10%的较快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8,(4):I0002-I0003
住有所居,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人生温馨的港湾,即使你走到天南海北,家,也会让你在心中留恋和牵挂。曾经,有多少人憧憬着从蜗居搬入宽敞的住所,有多少人希冀早日从棚户区、简子楼住进厨卫配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一切,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一变成了现实。从1978年到2006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8,1平方米提高到50,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则从6,7平方米提高到27平方米。住房的变迁,为50年改革开放惠及中国民众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我省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出现差距,随着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而迅速加大。主要表现在:1、地区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从地域上看,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的省份,收入水平之比由1978年的1刀2:1扩大到1996年的2.991,同期收N的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520元上升到4380元;再从我省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生活费…  相似文献   

6.
加快住宅建设,刺激房产消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的有力举措。分析与研究住宅市场的现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对策,把握机遇,开创未来。 我国在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新建城镇住宅近17亿平方米,比建国后的35年所建住宅的总和还要多3亿多平方米,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住宅建设步子的加快缓解了住宅的供给短缺问题,但由于房产的消费受制于市场培育的滞后仍未被有效地拉动起来。这几年,我国住宅建设的主要困扰是:(1)城镇居民住房紧张的状况未能根本转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中仍约有325万户是人均居住面积仅在4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住房成套率低,设施差。(2)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均衡。1992-199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迅猛发展,由于各地一哄而起,使得房地产的开发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不相配套。虽然近几年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房地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但“商品房”的开发及投资速度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因素的发育仍不相匹配。(3)住宅潜在需求大,有效需求小。虽然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紧缺情况依然严重,但从房市反馈的情况来看,其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目前住宅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值、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3年农业总产值是2881.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6.3%;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1978年为27.8%,1983年上升到33.9%。主要农产品产量,1983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增长27.1%,棉花增长114%,  相似文献   

8.
吴晓波 《党员文摘》2008,(12):10-11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此前的中国不堪回首,一场长达10年的浩劫几乎让国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金融体系上,1978年前的中国基本上只有一家银行,没有保险公司及其他任何金融性企业.国有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则不到2.6元。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人们购买粮食和日用品都需要凭票供应.  相似文献   

9.
刘春敏 《唯实》2001,(12):30-3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市场经济 ,通过引进外资、简政放权等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其中收入差距过大令世人关注。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新问题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 1978年到 2 0 0 0年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16元增加到6 2 80元 (以现行价格计算 ,下同 ) ,增长近 2 0倍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 134元增加到 2 2 5 3元 ,增长了 16 .8倍。城乡居民储蓄额也由2 10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了10.9%,而就业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为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上升转为稳定问:长期以来,国家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不少人仍觉得就业越来越难。怎样评价目前的就业状况?答: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在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的同时,我国就业人数也由1978年的4.01亿人增加到了2005年的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更是把就业问…  相似文献   

11.
一、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八年来,我国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1986年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都翻了一番: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380亿元,比1978年增长103%;工农业总产值为15207亿元,比1978年增长116%;财政收入为2260亿元,比1978年增长102%(财政收入没有可比价格,是直接按  相似文献   

12.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永坡 《理论学刊》2005,(10):57-58
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位居世界之首,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54,仅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就达到了43%。它意味着在2002年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2/5以上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一比例还要高。从城乡收入增长情况看,在1978—1984年期间,实际农民人均收入以每年17.7%的速度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则只有7.9%。在1985—2002年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的年平均速度下降到只有…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自1979年至1991 年,国家用于教育的支出总额为3666.97亿元,为1978年以前 的27年教育出总数的3.7倍, 13年平均每年增长16%。 教育的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 7.2%上升到1991年的14.7%。此外,随着教育投入的增 加,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也有所提高。据统计,普通高校 由1978年的1844元提高到1990年的3377.86元;普通中学由 39.88元提高到227.63元;小学由16.5元提高到97.55元。改革以来国家对教育投入3666.97亿元…  相似文献   

15.
“国富民穷”的分配格局亟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一直快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但在1995年形成了一个转折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开始落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稍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开始下滑,国民收入分配更加向政府倾斜。从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看,1998年,居民和政府的收入分配比重分别为68.6%和17.5%,到2003年变成了61.8%和23.1%,其中,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了6.8个百分点,政府的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如果将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土地收入计算在内,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更大和更快。这样,导致国家在分配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具体表现为:1.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从居民收入总量看,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34.05%,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65.95%,而同期人口结构是城镇人口占17.92%,农村人口占82.08%。到1996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总量占49.81%,农村为50.19%,同期人口结构是城镇人口占28.14%,农村人口占71.86%。城镇居民收入总量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8年高出1.5个百分点。2.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1995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差距分别为1745元和2027元。预计到2000年还将上升。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据有关专家调查,人均年收人较高的航空、邮电通讯、计算机应用等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可以是纺织业、公交业的数倍。4.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收人差距大。三资企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是,随着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作用的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也有分配体制改革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漏洞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突破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一、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状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城市魅力的灵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35.8%和43%,文化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8%,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导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我们应立足发展,整顿分配秩序,建立工资协商机制,化解收入分配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6):20-2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09年的46.5%,只用30年就赶上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