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遏制“贿选”:法律规制和社会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贿选”是村民自治进程中非常态的现象。贿选的成因是复杂的,危害是严重的,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治理“贿选”,法律规制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可以规范村委会选举,引导村民自治走上法治轨道。但是,根治“贿选”不能单纯依靠法律规制,因为法律规制治标不治本;只有从“贿选”现象背后充分发掘其产生的现实土壤,多角度多层次社会治理,才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等焦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通知的出台,标志着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贿选等现象,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3.
冷眼看贿选     
贿选,即在选举中用财物买通选举人,诱使其投票选举自己或自己指定的候选人的行为。这一民主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也会不可避免地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发生。某些选民贪图眼前的小利,良知重心偏移,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造成选举结果出现偏差,甚至失真而使贿选成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仅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举原则,还会使那些真正能够为村民办实事的人落选,结果可想而知。通过贿选当选的人,在选举前投入大量的钱财笼络人  相似文献   

4.
阿计 《人大建设》2009,(8):44-45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等焦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通知的出台,标志着愈演愈烈、严重侵害农村基层民主的贿选等现象,已经引起中央高度警觉。而通知所提出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事实上也是为了弥补现有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由于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关于贿选的定义,存在着贿选起止时间上的模糊性,贿选人指向上的不全面性,贿选标的额和被贿选人数量上的不具体性、影响或左右选民意愿规定上的不明确性,加之调查认定机关规定上的宽泛性,使得贿选的调查认定比较困难,从而导致贿选问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同时,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贿选违法成本规定上的低廉性,进一步加剧了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贿选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解决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应当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和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等焦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这些规范性要求,弥补了现有立法的不足,将有效遏制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黎莲芬 《前沿》2011,(12):123-125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是民主选举的保障。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正式施行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7次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对保障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政府对村委会选举干预过多、贿选现象严重、村民实际参与率不高是当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定位,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通过立法把两办《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加强组织工作,保障每一个选民的参选权利等对策是改进和完善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09,(7):35-3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等焦点问题,明确要求禁止侯选人或侯选人指使的人私下拉票,防止出现为当选进行个人捐助村内公益事业“财物比拼加码”的现象等。这些规范性要求,弥补了现有立法的不足,将会对遏制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现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计 《人大研究》2009,(9):42-43
200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等焦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新华社2009年5月31日)。  相似文献   

10.
<正>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现在农村村委会选举存在大量问题,引发大量矛盾和争端,显然不利于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村委会选举中贿选  相似文献   

11.
正贿选的发生,不仅是对公民权利的最严重践踏,同时也是对共产党执政根基的严重破坏。因此,完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势在必行。辽宁省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出现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现象,涉案人数高达523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恶劣案件。近年来,从湖南衡阳破坏选举  相似文献   

12.
<正>贿选是近年来村委会选举中群众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一个问题。许多贿选者就是通过"委托投票"达到目的的。因此,有人建议取消"委托投票"制度。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法,来保障不能现场参加投票的选民行使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直选中贿选现象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村委会直选中出现的贿选行为,主要表现为乱许诺、请吃喝和送钱送物等,具有隐蔽性、功利性、阶段性、冒险性和蔓延性等特点。贿选行为的出现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防范和遏制贿选行为,要从建立村级选举的监督机制、正确界定贿选、加大对村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以及加强立法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杨真考撰文说,村委会选举中的三类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关于贿选的界定及处理。一张选票卖多少钱这类情况可以明确定性为贿选,宴请、送礼是否就是贿选?较难确定,即使确定为贿选,也较难查处。在实际选举中候选人往往通过宴请或请人代送烟、色拉油等礼物获取选票,而这类情况很少得到处理。二是破坏选举的法律责任难追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对破坏选举的行为虽有明确规定,但实际处理起来往往由主管部门或乡镇批评教育一下,效果不大。村民反映,得票低的一方估计唱票后可能落选,就找个借口撕毁票箱,有村民打110报警,公安…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针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暴力等焦点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这标志着,村民自治不容乐观的现状,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时而传出贿选丑闻。一些富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竞争取胜的目的,在投票前投入大量的金钱贿赂选民,而不少村民则认为是理所当然,欣然接受,其结果使村官职位被富人所占据。为遏止贿选事件的发生,200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坚决制止和查处贿选行为,明确指出“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贿伪造选票、虚报选票数等违法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相似文献   

17.
李松林  李广辉 《岭南学刊》2020,(6):11-16,4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基层政治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基层选举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存在一些顽疾,贿选就是其中之一。贿选严重破坏了基层选举秩序,但由于国家法律层面没有针对贿选标准的统一界定,各地区的标准也过于宽泛,现实中对许多新型贿选的查处极易陷入无法可依的状态。广东基层选举存在贿选范围广泛、对贿选的认识模糊不清、贿选的组织化程度加深、贿选的手段更加隐蔽、贿选的时间提前等现象。目前贿选标准界定的关键难点在于基层农村社会风俗习惯与贿选的区分标准、贿选与正常竞选中承诺的界限、贿选证据的取证难度等。  相似文献   

18.
贿选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世涛 《人大研究》2004,(12):22-25
贿选在我国的宪政运动史上有着特殊的境遇 ,自中国制宪之初 ,就曾演出过贿选的闹剧。新中国的建立 ,使这一被视为旧的社会制度下催生的毒瘤被基本割除。然而 ,时过境迁 ,近几年贿选在我国沉渣泛起并肆意蔓延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切的思考。何谓贿选 ,顾名思义 ,选举中的贿赂行为 ,即在选举中竞选者通过一定的金钱、财产或者其他方式对参加选举的代表和选民进行贿买 ,以使自己在竞选中胜出。贿选的主体是将要或正在参与竞选的人 ,贿选的对象是享有投票表决权的选举代表或选民。贿选的方式主要是给予选举代表或者选民一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衡阳贿选案挑战不仅在于它违反了现有的制度与法律,更在于它反衬出了现有人大代表选举与相关制度有漏洞。作为民主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贿选[1]与民主政治如影相随,几乎遍及世界政治的每个角落。不过,即便是在西方学术界对贿选的研究也很不系统,关于贿选的比较政治研究的系统知识更是惊人地缺乏,贿选仍然"是一个比较政治研究中的黑匣子,对贿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形式与含义、原因与结果,我  相似文献   

20.
《人大建设》2005,(4):55-55
民政部目前下发通知.今年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依法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贿选将宣布无效。张德荣在2月18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上撰文说。前不久回山东老家,恰巧赶上了村委会主任的换届选举。奇怪的是.农民讨论的焦点不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民主权利选出一个德才兼备的村委会主任。而是在讨论自己的选票卖给谁能有个好价钱.以及如何处理选举后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