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利腐败”的本质是特权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会期间,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对于垄断行业内的“福利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和追问。所谓“福利腐败”,是指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的行业腐败现象。例如地铁职工免费乘车、电信职工免费打电话、电力职工免费用电等等。我认为,福利腐败的本质就是“特权腐败”。看看这些有福利腐败的单位,大多都有一定的垄断性行政特权,这些垄断性的行政特权为他们搞福利腐败创造了条件。官员搞腐败是一种个人特权腐败,这些单位的福利腐败是一种集体特权腐败,打击这种腐败可以借鉴打击官…  相似文献   

2.
惩治党员干部腐败是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腐败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的、客观的,本文探讨了党员干部腐败的各种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就已公开披露的案例看,某些秘书腐败的前提大多是分享和延伸了某些领导的权力.一般情况下,有腐败高官,往往就有紧随其后的腐败秘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和国家打击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腐败非但没有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探究其原因,尤其是在看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后,对腐败的实质和成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有关国  相似文献   

5.
信贷腐败是银行人员在放贷过程中利用权力与借贷企业合谋违规放贷的行为。Shleifer Vishny将金融腐败区分为无盗窃腐败与有盗窃腐败。借助于这个分类,我们考察了信贷腐败对企业经营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对于企业家比例来说,无盗窃腐败使企业破产概率提高,创新企业家比例下降。有盗窃腐败则存在相反的作用;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而言,腐败的存在迫使优质企业选择较高的贿赂以获得贷款,有着促进金融资源向高效使用者手中转移的客观效应。  相似文献   

6.
腐败,古已有之,“亚腐败”属新名词。“亚腐败”,有关专家这样解释: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虽还不到腐败那个火候,但已接近腐败的边缘,再发展下去,就和腐败接轨了。也就是思想已经腐化,行为上开始不检点,群众已有看法,但还未触及党纪国法。由此定义看,“亚腐败”就会表现有种种表现形式。从思想上看,一是不坚持原则,党性不强,立场不定;二是对腐败分子与腐败行为听之任之。从工作上看,一是有自由主义与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主义严重;二是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对事业极不负责;三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行政无作为;四是搞小团伙,任人惟亲,浪费人力…  相似文献   

7.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当前有一些不健康心理阻碍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当前,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在我国还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有人曾对城市青年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谁都痛恨、批判、咒骂腐败现象,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或单位小团体的利益,却又有50%心上的人愿意采用“行贿”、“进贡”等腐败手段。这则材料表明:反腐败必须有正确的出发点,即只有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若从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立场出发,其结果只能是别人的腐败清除了,自己的腐败又产生了,旧的腐败克服了,新的腐败又冒出来。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腐败观"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政体的腐败"的思路,其廉政思想渗透到对政体形式的研究当中。马氏提出了"腐败的土壤"的概念,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人是容易腐败的,这是造成政体腐败的主要原因。马氏并提出了防止政体腐败的长期的对策。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马氏的廉政思想依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腐败与反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腐败行为的主要特征为了深入探讨反腐败的问题,确认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必要的。中外学者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腐败定义,其中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内容。例如,他们都认为腐败行为是以实现私人利益为目标的。根据腐败和反腐败的历史以及现阶段我国反腐败的实际,笔者将腐败定义为:“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按照这一定义,腐败行为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腐败是谋取私利的行为。行为者主观上有谋私的动机。无谋私目的的过失性行为不能称为腐败。第二,腐败是侵犯公众利  相似文献   

10.
梅记周  王同昌 《求实》2016,(8):23-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有一个演进发展过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遗留的产物;到跨世纪期间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是领导干部思想道德败坏、权力观错位等因素造成的;再到新世纪以来主要从权力的角度分析腐败的成因,腐败主要是权力缺乏监督制约等因素造成的。由于对腐败成因认知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反腐败策略也有不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形态式反腐,第二阶段侧重于作风建设反腐,第三阶段则是权力反腐。当然,反腐倡廉思想的演进不是前后替代的关系,而是逐步深化和日益全面的关系。每一个阶段的反腐倡廉思想都在继承或者扬弃前一段思想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但为什么会产生腐败,以及如何反对腐败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反腐倡廉思想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腐败行为的效应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 ,很多学者承认腐败存在着正效应 ,也有学者持否定态度。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管理腐败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效应 ,同时指出 ,对于腐败的“正效应” ,应正确地看待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邓林  李忠强 《唯实》2005,(10):40-41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并不一定就是犯罪,只有腐败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即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要件时,腐败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与腐败有关的犯罪种类主要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根据我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的腐败犯罪案看,腐败犯罪呈现案件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中央对“高官腐败”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但是,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在“高官腐败”上时,却也不能忽略了发生在农村基层的“小腐败”。农村基层“小腐败”的染指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职务低,二是有实权。这些不起眼的“小腐败”在不知不觉中蔓延,而且实权越多,案发比例就越高,犯罪金额集腋成裘,腐败的危害也不断升级。在当前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小腐败”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在农村,“小腐败”直接表现在有职有权的“村官”身上。“村官”勤“捞”致富“村官”虽然没有列入国家公务员编制,是全国…  相似文献   

14.
刘云 《发展论坛》2002,(11):68-69
近几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腐败的发生机理,从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和司法控制三方面来探析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加强道德控制,是预防的首选方略腐败行为是腐败意识的外化。沾染腐败意识是走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遏制腐败意识的蔓延是消除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有必要探析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而这种…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党内腐败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表现是: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发展;由低层腐败向高层腐败发展;由经济方面的腐败向政治方面的腐败发展;由一般部门的腐败向人事、司法部门的腐败发展。泰安胡建学集体腐败案、湛江海关腐败案、厦门海关腐败案、宁波许运鸿腐败案;原北京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腐败  相似文献   

16.
权力腐败是各国政治生活中的“毒瘤”,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突出表现为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窝案”不断等。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防范和遏制腐败的观点,这些观点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7.
王文锦 《正气》2000,(7):13-14
有位香港人士曾评论说 :“如果说有什么能毁掉中国大陆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话 ,那就是腐败!”这话听着刺耳 ,然而却切中要害。因此 ,对腐败及其有效控制进行研究 ,对确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 ,腐败现象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共同性 ,任何阶级社会都有腐败现象。二是腐败的可控性 ,即一切腐败行为都是可以遏制的。具体而言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 ,腐败现象增多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 ,为什么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加速发展 ,会伴生严重的腐败呢?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 ,腐败机会增加了 ,腐…  相似文献   

18.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社会中仍有流传的腐败文化对于腐败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清廉文化来清除腐败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民主法治文化中的精华,形成清廉文化体系,并下大力气予以宣传落实。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如何反对腐败?江泽民同志对此有许多论述,其中从制度创新上治理腐败的思想十分精辟,值得深刻领会.制度设立的民主性是防止腐败的基础,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制度是防止腐败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条件,而制度创新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国外反腐理论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国际性课题,许多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借鉴他们的理论,无疑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关于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公权的滥用。国际反腐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腐败产生的前提有三:1.垄断权力。如果官员没有足够的垄断权力,腐败不可能发生。权力垄断程度愈高,腐败发生的几率愈高。2.稀缺资源。这里所说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果官员掌握的不是稀缺资源,腐败也不易发生。相反,资源愈稀缺,“腐败市场”愈成为卖方市场。3.自主决定权。自主决定权愈大,腐败发生的空间愈大。如果官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