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期"振兴上海研究班"与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召开《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问题》研讨会.会上就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性、目标、措施、条件和市经济研究中心提出的产业结构外向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研讨会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对策和措施 (一)目标学员对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正处在由内向型为主的格局向外向型为主的格局转变之中.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调整上海经济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全国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上海按照十三大的精神,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冲破框框,大胆地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重振中国经济中心的雄风.在发展上海的外向型经济中,上海郊县工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上海郊县工业应当如何发  相似文献   

3.
上海,正站一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关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进入世界经济舞台,这是上海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的发展与振兴依赖于进入国际经济的循环(即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结论已为愈来愈多的同志所接受.然而,这仅仅是认识的开端,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上海作为我国拥有技术、管理等优势的最大沿海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究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怎样的战略?就此问题,我们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正如赵紫阳同志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有利  相似文献   

5.
一、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国内学术界对外向型经济的研讨尚无明确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有的同志认为,产品与劳务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即为外向型经济.有的则把生产和销售的平衡突破国界称为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这一提法,始于七十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发展中国家按其对待开放的态度划分为"外向型经济"和"内向型经济"两组.其外向型的定义是国家既鼓励为国内市场生产,也鼓励出口,对两者一视同仁(实际上,大多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相反,内向型定义为国家的贸易与工业鼓励措施都偏向于国内生产,歧  相似文献   

6.
川沙县位于即将开发的具有现代化色彩的浦东新市区的腹地.它西频黄浦江,东临长江出海口,南与上海、南汇两县接壤.全县拥有海岸线44.6公里,江岸线36公里,外加境内公路纵横,河网密布,水陆交通方便,既是长江三角洲"黄金海岸"上的一块宝地,又是开发浦东新市区的一条"黄金地带".由此可见,川沙经济的兴衰直接与发展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和开发浦东密切相关.但如何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川沙建设与外向型经  相似文献   

7.
钟河 《瞭望》1990,(10)
把治理整顿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鼓励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既定的国策。中央已重申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还将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窗口和基地作用。 以沿海开放促全国经济发展 以经济特区为先导的沿海开放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地区布局上所作的战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以上海的浦东开发为"龙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在继续实行"沿海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沿江"(长江流域)开放,以及"沿边"(对周边国家)开放.现在,从扬子江边到黄浦江畔,到处呈现出建设、开发、改革、开放的热火朝天景象.在这大好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又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最新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也表明,中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为着社会主义自身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但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要有历史经验的借鉴.因此,对"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最初探寻社会主义的实践史已充分证明了,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尝试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已经触及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中的许多基本、实质性的问题.例如: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命运问题;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究竟是仅靠革命的热情,仅靠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上海曾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以其发达的贸易和金融业著称于世.1984年以来,上海已确定并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新战略的核心是"开放和多功能",这是对前三十年"封闭和功能萎缩"对上海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损害进行总结得出的结论. 一、金融中心功能是经济中心的主要功能现代经济是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高密集度、高交融度的对流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是贸易、金融、信息乃至管理的中心.所谓金融中心,是指金融交易和服务对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具有较大辐射能力的市场集散地,是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真理标准讨论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话,那么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是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这一次是从过时的、'本本'中解放出来."此话一语中的,道出了这次思想解放的实质.而根本性、紧迫性、攻坚性、实践性,则是这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显著特点. 这次解放思想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问题.关于姓"资"姓"社"这一要害问题的解决,将引起以此为中心观念的观念群的根本变化根本性.这是就这次解放思想、观念更新所要达到的深度而言的.这次解放思想、观念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现代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的观念不是一个个孤立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沿海经济区与亚太地区的互斥性与互补性外向型经济是相对内向型经济而言的.世界银行在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对两者作了对比,指出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资本产出率、储蓄率等),外向型经济都优越于内向型经济.战后,亚太地区日本与"四小龙"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不在于制度上的优越性,而在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符合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国际分工的要求.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靠沿海经济区,而我国沿海经济区地处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亚太地区.国际经济竞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的基本思想正.经济特区不是收而是放。"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中国当前最大的政策是改革和开放,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他把改革看成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强调"厦门可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在内地可以再造几个香港"。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还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浦东…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人们狭隘的封闭意识,树立了面向世界的开放观念。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就是要凭借邻近港澳的地理优势,运用特殊政策,大量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出口创汇,加速深圳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经济的增长。深圳从昔日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集工业、金融、商贸、旅游、信息、房地产、货运和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市,这一奇迹般的变化有力地表明了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条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工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实实在在地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经济起飞,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和长期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针对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大、大多数老百姓工资水平低这一现实问题,由湖北工业大学胡放之教授所著的《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下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流苏 《各界》2009,(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思想教育下的一些文人通常耻于言钱,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当时的鲁迅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稿费打过官司.无独有偶,同时代的另一文豪--林语堂也曾为版权问题与书局对簿公堂. 1927年夏天,林语堂初次来到上海,潜心写作,并且常常是"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后来有人赞叹其中文好到难以翻译成英文,英文好到难以翻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7.
在同部分职工谈论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时,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过去的共产党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现在的共产党员是先天下之有而有".对这种说法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呢? 首先,要承认来自人民群众的这种批评意见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我们的党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确实有那么一些共产党员,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象毛主席早就批评过的那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及对策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否有动力和活力,这是我国能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缺少内在动力,出口越多,对工厂的留利和职工的奖金影响越大,而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销产品风险很大,使不少企业在增加出口的问题上,缺少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是企业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自主权.因此,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容景观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城市旧城区中由于历史上和经济上的客观因素制约,一大批旧建筑特别是旧住宅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新建筑新景观毗邻共存着,而这一大批旧建筑旧住宅景观品位比较低,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城市新景观的环境品质,有的甚至与周边新景观产生冲突而有格格不入之感.  相似文献   

20.
吕斌 《侨园》2008,(2):8-9
美国三家华文媒体为表彰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美中关系,服务华人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新移民,而联合设立的首届"美南地区'美中之星'奖"于2007年12月30日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11年前来自中国河南,现正在休斯顿读初三年级、品学兼优的13岁华裔少女路畅成为该奖项的首届获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