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第四章监察权限第五章监察程序第六章反腐败国际合作第七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第四章监察权限第五章监察程序第六章反腐败国际合作第七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政务处分制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对违法公职人员进行政务处分的主体、对象、程序、种类、适用规则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是对全面落实公权力监察全覆盖要求的具体化,是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进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落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相似文献   

5.
正《监察法》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特色监察体制的新局面,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完善了国家法律体系,彰显了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行。《监察法》明确的监察对象范围,监察对象较之前增加很多,这意味着纪检监察干部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一、用好《监察法》,维护基层政治建设《监察法》明确了6类监察对象,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包括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干部亦被纳入监督范围。纪委监察委在  相似文献   

6.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为抓手,致力于实现法治中国的战略定位,为实现监督公权力反腐败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阐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于监察法治论述,并付诸当下中国监察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法治实践。建基于权力监督全覆盖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监察法治论述着力于腐败治理制度化,实现执政党长期执政;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监察法治化;主张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进行宪法修正和制定监察基本法,确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定位和监察权运行的基本法治遵循;依据监察改革法治原则,强化外部监督制约与内部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从制度上实现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有效监督,推进监察权运行机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小卡片     
正金手指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有何区别(一)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员违反党的纪律,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就应当依照规定受到纪律处分,这就是党纪处分。政务处分主要是指监察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有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责任的公职人员进行的惩戒措施。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体现了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内在一致、高度互补,实现了党内监督的全覆盖与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察制度发端于党内监察,进而转为行政监察为主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行政监察又擢升为国家监察。从革命、建设、改革再到步入新时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无论是监察权限、监察对象、监察效能等都发生很大变化,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对权力运行形成了有力且有效的监督,中国特色监察体制建设步入新时代。梳理百年监察制度的历史变迁,总结其经验得失,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8,(1)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本期选登中央纪委研究室关于"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相关问题的答疑,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颁布,监察范围得以扩大,监察力量得以整合,形成了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察体系,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努力实现监督权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仅需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还需根植于中国国情与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古代监察制度的优势与困境  相似文献   

11.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为改革在全国推开指明了方向。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的现实需要。腐败问题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反腐败是政治性很  相似文献   

12.
走进省监委     
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开启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新篇章。按照管理权限,四川省监委对全省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行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三个多月过去了,省监委运行得如何?如何监察公职人员?在哪些方面推动纪法融合?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2018年3月5日至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3月11日,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3月20日,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宪法修正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8,(4)
正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一、什么是监察委?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纪检监察制度的重大改革。回溯党的纪检监察机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其职能演变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内监督体制的特点,不断改革完善党的纪检监察体制。党执政之前纪检监察机构初创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和革命处于危急时刻。而在此前一段时间,党的队伍  相似文献   

16.
王阳亮 《探索》2022,(3):50-60
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人民监督权力”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它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价值,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人民监督权力”的探索包括刚性的纪法监督与广泛的人民群众监督形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反腐败与作风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以监督合力实现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以人民监督贯穿人民民主全过程,充分保障了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善刚性的法律监督、柔性的人民监督常态机制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正涿鹿县纪委监委于去年年初向17个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与乡镇纪委合署办公,对乡镇管辖范围内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廉政约谈、监督检查,协助县监委开展调查、提出监察建议等。自派出以来,该县聚焦精准监督、机制建设、队伍提升三方面,发挥出前沿监督"哨兵"作用,打造"家门口的监委"。精准高效履职。立足于构建规范高效的基层监察监督工作体系,先后印发了《关于涿鹿县监察委员会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的工作意见》《关于推动落实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  相似文献   

18.
策划导言     
正进入2月,随着2018年省级两会的相继闭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监察委员会领导班子已全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各地省级监察委员会也全部完成挂牌,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3月中旬全国两会闭幕之后,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届时,一张旨在"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  相似文献   

19.
李剑钧  王瑾 《唯实》2010,(2):72-76
和谐监察模式是一般监察模式的演化体,基本框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模块程序结构”、“三个协同配合”、“一个本质性目标”。和谐监察模式在局部区域的成功实践证明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应完善立法,重新修订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制订监察程序规则,加速和谐监察模式在全国的确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第四章监察权限第七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第四章监察权限第十八条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职权,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调查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应当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证据。第十九条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