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是要消除乡村,而是要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既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又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关注、回应和解答新时代“三农”问题。农村关涉共同富裕的基本面,要努力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解决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等难题,优化农村创富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农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要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发展难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群体,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解决运行管理、集体产权和发展动力等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解决“三农”发展难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而农村的充分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匹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调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要拓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渠道、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2000年至2010年期间,江苏省家庭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小型化、代际简单化的趋势。主力家庭户类型由三人户向二人户转变,并且镇和乡村区域比城市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的速度更快。在代际结构变动上,二代户比重大幅度下降,一代户和三代户比重均有所提高,尤其是三代户比重上升明显。乡村区域代际结构变动幅度最大,其次是镇,城市变动幅度最小。为促进江苏省人口和家庭发展,文章建议: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注重提升镇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发展水平;促进和规范家庭服务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西方社会工作发生了“绿色转向”,并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社会工作在接受西方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应的本土思想资源。费孝通围绕“天人合一”“消遣经济”“人文生态”所作的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绿色转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费孝通从差序格局的角度对“天人合一”所做的社会学解读,有助于我们走出西方社会工作“绿色转向”中的潜在张力。其次,作为一种源自本土的经济态度和生活方式,费孝通所说的“消遣经济”为我们探寻有别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另类社区发展道路提供了本土经验参照。最后,从费孝通对“人文生态”的强调中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处境下,“发展”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保护自然环境并非放弃发展以及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是将自然生态保护与人文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是农业的希望、农村的春天和农民的盼头。铜仁市要实现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全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齐备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全面改善,打造一批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牡丹江市西安区是全国首批数字乡村示范区,也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业产区之一,更是牡丹江市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西安区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探索,在公共服务、农村产业、乡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缺乏充分的顶层规划与协调、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加强顶层政策设计、统筹振兴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振兴之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振兴活力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即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因此,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是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文章以社区化治理为视角,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难题的重要意义,提出社区化的治理方式是未来基层农村治理的主要方式,而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未来陕西农村改革和治理的重要步骤,同时就陕西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实践下的思想结晶,其理论价值是创立了“穷人经济学”,在指导国际社会脱贫致富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正确理解与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关于虐待罪规定中的“家庭成员”一词是确立本罪和限定本罪成立范围的重要构成要件。自《刑法》规定虐待罪以来,“家庭成员”概念的明确厘定都是以家庭作为分析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出现非传统的新型家庭模式影响下,“家庭成员”的概念内涵也应相对地予以扩张。研究以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作为分析家庭的进路,通过考察现实社会中实然存在的传统和非传统两种家庭形态,将虐待罪犯罪对象的“家庭成员”定义为:基于婚姻、血亲关系或非血亲的赡养关系以及非婚同居关系在同一家庭中一起长期共同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治理亟待理清政府主导的一元治理与多元协同共治、公共服务供给与乡村美好生活需求、现代化的乡村规划与传统的乡土文化、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四个关系。为此,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建构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代表、乡村精英、社会组织和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以村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处理好乡村规划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关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乡村;解决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内在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石,更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设,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当前陕西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存在“医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落后,“数字疾控”建设发展缓慢等突出短板。为此,亟须从突出“医防融合”发展,建立“引留用”人才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补齐公共卫生防护网漏洞,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系,论证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围绕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是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建设具有行政化、治理模式多元化和精英治理等特点。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着协调机制不完善、社区建设资金匮乏、公共服务水平低和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发展和完善社区民主政治、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提高村民社区治理的参与程度等,为农村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回归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比发现:农村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城市居民,与现实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情况形成反差,出现"倒挂"现象。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原理,城乡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充足性、普惠性和便利性的感知由高到低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体验,"不患贫而患不均"可以解释城乡满意度"倒挂"现象。此外,城市和农村实际上客观存在两个相对分割的基础教育市场,农村教育投入的增速较快,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但城市的组内差距仍然巨大,城乡居民皆"患不均",这为未来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增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增加政府对农村的投资,应列入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统计学理论,动态分析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可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1]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处于递减的趋势,食品、衣着比例减少,医疗、交通和通讯比例增加,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2005年以后,农村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比重有下降趋势,此现象值得关注。建议通过提高农民科学素养、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消防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消防工作所面临严峻的形势。要改变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应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网络;搞好农村消防规划,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夯实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石;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全力维护农村消防工作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重政府而轻社会、重建设而轻管理、重硬件建设而轻人才队伍建设的现象。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要加强管理,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加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社区治理,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趋多样化,而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较为齐全,而乡村社区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社区治理在治理模式、社区服务内容、治理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促进乡村社区治理需要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是导致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以"服务三角"为宏观旨趣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操作策略是:按照农民需求强弱分类提供公共服务,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协同的服务政策,建立"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服务网络,营造"跨界合作"的公共服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