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属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从本质来看,应该属于黑社会组织范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高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从渊源和属性上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是由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流氓恶势力和帮会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其存在诸多不足,理应给予完善。从刑事实体法角度而言,应增加有关黑社会组织的犯罪,增设财产刑,把单位纳入黑社会犯罪的主体;从刑事程序法角度而言,应加强对证人保护,证据收集的手段应该扩大,应与其他国家签订赃款分割协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犯罪立法采取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规制范围较广,涉及罪名较多。《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废除了金融犯罪中的死刑规定,但主刑设置仍较为严厉。完善金融犯罪立法的重点是: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行为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完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法定刑设置,增加单位犯罪主体;对逃汇罪增加自然人犯罪主体;对贷款诈骗罪增加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黑社会势力即被清除干净。亿万人民得以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中生活。然而新时期以来,几乎绝迹的黑社会现象却沉渣泛起,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先是在特区,继而在沿海地区,甚至在内地某些地区开始滋生并蔓延起来。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即带有黑社会特点的犯罪活动,也可称为准黑社会犯罪。这种犯罪常常表现为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组织,并与某些公职人员发生联系。如哈尔滨乔四(宋承佳)等5个具黑社会特征的犯罪集团在1987年一1989年期间,作案达130多起都未受到惩罚,其重要的原因是,有近百名国家公职人员为之利用效力。…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5,(47)
从官方的表述来看,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明确表示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组织,而是承认存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人们目前对现今中国究竟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意见并不一致。一是从犯罪问题的角度看。有的犯罪问题研究专家认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当前中国所谓的“黑社会”只不过是极为恶劣的暴力刑事犯罪。有的专家则认为当前警方打击的黑恶势力就是“黑社会组织”,只不过与国外标准意义上的黑社会相比还处于低级形态。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有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目前我国社会领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为了增长实力、不断攫取经济利益,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得到相关领域国家公职人员的支持与协助;而为了使权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增殖,某些腐败分子甘愿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成联盟。在腐败分子的支持和庇护下,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持续的利益输送过程中,腐败分子的欲壑越来越难以填平,腐败行为越来越严重。于是在社会领域中,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利益的勾连下形成了彼此需要、互相促进的互利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一度有梅河口市“黑市长”、“第六大班子”之称的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首犯田波,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偷税罪、强迫交易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蒋涛等6人因分别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非法拘禁罪、贩卖毒品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至4年。  相似文献   

8.
黑恶势力组织集团的富裕,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最大挑战,也是和谐社会潜在的最大危险《瞭望》新闻周刊在黑龙江省政法机关调查了解到,仅2000年至2006年上半年,这个省就打掉黑恶犯罪集团1400多个,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39个。成功侦办了哈尔滨市呼兰区廉宝山、牡丹江市史勇春、齐齐哈尔市“大小地主”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有力地震慑了黑恶犯罪活动。从已经成功侦办的案件看,这些黑社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5,(47)
《瞭望新闻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 由于法律、管理、保障、工作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我国“打黑除恶”工作面临十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而且刑法对黑恶犯罪量刑过轻。公安、检察、法院对黑恶犯罪团伙案件的证据认定、案件定性等方面意见不一致,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处罚过宽,许多犯罪成员仅以个案予以认定,根本谈不上从严从重打击,客观上助长了黑恶势力的气焰,影响了对黑恶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5)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其产生以来,以组织严密、规模庞大、手段残忍、目的明确等特征为社会所憎恶,其存在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因此,科学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正确处理"涉黑"案件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对与其相关概念、罪名的区别,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界定,以更好地解决"涉黑"问题。这对于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加入WTO的大前提出发 ,对刑事犯罪类型、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分析 ,认为一般刑事犯罪数量会有所增加 ,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趋多 ,跨国 (边 )境及涉外犯罪将会增加 ,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将会呈现新的态势 ,经济犯罪、高科技犯罪将会呈明显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国际上将黑社会犯罪视为一种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不存在黑社会犯罪?对此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现在还仅只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与当代国外、境外的那种黑手党类型的黑社会组织相比较,差的还很远呢;一种认为国外、境外的那种庞大的高度组织化的黑社会组织,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做为界定黑社会组织的绝对标准,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笔者赞同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的观点,因  相似文献   

13.
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微山湖“南 霸天”案一波三折,引起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今年6月.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李修文以私藏枪支罪、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金50万元;其子李杰以故意杀人等罪名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其子李胜以聚众斗殴罪、偷税罪、私藏枪支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罚金40万元。另外7名从犯也分别被判刑。此案以个人个案而未以团伙犯罪判决,在是否“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定性、定罪问题上争议很大,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弹,包括当地政府、公安、检察和广大群众在…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5,(47)
政府高层明确表示,决不让黑恶势力在我国内地发展坐大,决不让境外黑社会组织在我境内立足扎根近两年,中国沿海地区面临境外黑社会组织大肆渗透的严峻形势,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十分活跃。与此同时, 自2004年起,中国公安部门改变了对有组织犯罪的斗争进行“专项打击”的办法, 这一年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决定,起始于2000年的全国性的“严打”斗争结束,而“将严打的方针贯穿于日常各项打击犯罪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强的犯罪。如何减少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黑社会组织的界定、罪名的种类及行为方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将两地的刑事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6.
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自2000年12月11日起,已经开展一年半了,在此期间,各地相继查获了一大批横行城乡、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团伙。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分析显示,黑恶犯罪对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侵害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底,广西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北海“西头帮”犯罪团伙不属于“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公诉机关为此提出抗诉。这不但在广西引起强烈反响,还引发了一场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争议。而一审宣判后司法机关及相关执法部门相继挖出的“保护伞”,使得这一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我国 1979年刑法将虐待罪规定在“妨害婚姻家庭罪”一章中 ,1997年刑法将妨害婚姻家庭罪全部转移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的变化 ,必然导致虐待罪认定的变化。司法实践表明 ,对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含义以及虐待罪与遗弃罪的界限必须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了影响力交易罪,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为贿赂型犯罪体系的科学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应从主体、行为表现方面对不同的受贿犯罪进行界分,区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犯。法律解释对"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影响力"和"关系密切人"的规定还存在缺陷,应进一步明确它们的范围和含义,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