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阶层分化的速度明显放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固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以及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不合理的二元体制、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是造成社会阶层趋固化的主要原因。打破阶层固化、建立公平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需要制衡权力、驾驭资本,化解阶层矛盾,顺畅各阶层表达意见的渠道,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底层阶层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必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 ,正确认识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以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 ,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探索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之间关系密不可分,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社会分层影响和决定了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并通过教育复制着已有的阶级结构;教育促进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流动,为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提供了渠道。尽管现代社会各阶层的位序已经稳定,但对于处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人来说教育仍然是改变自身命运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教育对实现合理的社会分层起着平衡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应帅 《学理论》2010,(7):87-89
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构成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对新时期新社会阶层构成进行考察,对于考察党员的构成结构,并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现实,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而保持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旧的社会资源占有基础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不断分化,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出现了,这种变化使社会结构更趋复杂化、多样化。可以肯定,这种分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继续进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产生了双重影响.积极影响包括: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推动了当代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消极影响包括: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凸显,社会新阶层政治诉求的不断增强给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出了新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挑战.为此,一要注重社会利益整合,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二要多管齐下,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流动的光谱上,最左侧是流动通道完全开放,偏右侧是阶层固化,最右侧是流动停滞。阶层固化按其生成原因可分为"身份型"与"资源型"。中国的社会流动变迁表明,"身份型"阶层固化是社会流动整体性固化,需要通过制度变革的方式改变,而"资源型"固化是社会流动结构性固化,可通过体制内的政策弥合与机制创新逐步消解。"结构性"阶层固化表现为"两通畅两封闭",即中层向上与向下流动的相对通畅,下层向中上层,上层向中下层流动的相对封闭。其内在属性决定利益受损群体向上流动的困境,与利益被保护群体维持优越现状向下流动的阻滞。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面是良性的,而阶层固化是局部的,从属于良性社会流动状态之中。形成"结构性"阶层固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以政治学的维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倾斜于城市、沿海区域与垄断行业的集中式发展战略,因此,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与公共权力规范化机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高度关注社会阶层结构固化与底层群体社会流动受限问题,教育、就业等领域的不平等状况,被认为是导致这种固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社会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对开辟更大的社会流动空间和流动机会来说是更加重要的机制,在经济相对欠发达但正在起飞发展的地区可能尤其如此。以湖南凤凰县为典型个案,探究贫困地区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底层群体获得向上流动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扩张,为贫困地区底层群体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改善了底层群体在就业和职业结构中的分布,拓宽了社会底层群体的社会流动渠道,增加了短距离社会流动机会甚至长距离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兴到衰的沉痛历史教训以及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国际不断发展壮大的有益借鉴,是我们在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历史依据;中国工人阶级自身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在新世纪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依据;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阶级、阶层分析,是我党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宴施有效的社会宏观控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国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如何认识正在变化中的阶级、阶层结构、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已经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重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展开了讨论。讨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一) “阶级”还是“阶层”。这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阶段我国只存在社会阶层。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阶级的划分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主要标准的,这种占有关系集中表现为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它与私有制联系在一起。随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吸收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党的建设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历史考察,回顾党内在处理吸收社会其他阶层成员入党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们做好现阶段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阶层变动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内容。在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变动背景下,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地利用私营企业主、中间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等新兴社会阶层兴起的机遇,开发和拓展执政资源,以提高执政能力。同时对于因市场化和阶层变动而可能出现的既得利益集团、黑金势力和社会恶势力等“制度外集团”,应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机制,防止执政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3.
将新社会阶层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需要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培养教育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如何巩固执政基础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表现为: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把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核心问题;把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自身队伍的建设,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兴起的中间阶层的视角去分析和探讨在新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兴起的中间阶层的视角去分析和探讨在新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进一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党领导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不仅仍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而且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因此,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兴社会阶层,给予准确定性、定位,加强同他们的团结和合作,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提高党的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都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0.
阿源 《瞭望》2004,(29)
进一步做好在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尤其是在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中央的意见已经逐步明确。 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迫切要求;是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