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晨 《北京观察》2019,(2):58-59
正2018年,市政协多次调研中轴线及老城整体保护情况,目前保护中轴线已达成社会共识,老城保护由于涉及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到2019年,北京市的年龄是3064岁,所以此次讨论的主题是跨越千年的对话。"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深挖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上,主持人、市政协副主席牛青山的一句开场白,立刻活跃了会场气氛,委员们围绕中轴线申遗、老城保护、非遗传承、三个文化带建设等话题争先恐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2.
徐飞 《北京观察》2023,(12):54-57
<正>三条文化带建设、中轴线申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书香之城建设……“今雨书院”系列文化讲座结合市政协协商议题,服务政协履职,助力委员们更好地凝聚共识、议政建言,为共同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耕 《北京观察》2012,(3):42-42
正问题2011年北京市政协组织委员与专家学者对北京中轴线做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加强北京城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案》。北京"十二五"规划也明确了"重构历史文化魅力走  相似文献   

4.
吴晨 《北京观察》2022,(2):60-61
建议强化中轴线空间结构序列,展示恢宏的都城建设理念,重塑轴线空间的整体性。恢复重要的中轴线遗产元素,形成重要场所再现,形成新旧和谐交融的"整体性"中轴秩序。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历史名城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重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新时代北京中轴线,应充分体现人民性价值,保持特有的风貌与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保护与整饬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加强北京城内文化遗产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但在更大的范围内诠释了中轴线的价值,也对落实整体保护北京老城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老城中轴线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北京老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既是呈现北京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全面科学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的抓手。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规划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贡献,另一个是精神与物质结合层  相似文献   

6.
崔晨 《北京观察》2023,(2):37-39
<正>促进非遗传承、建设“三个文化带”、推动文化消费……委员们的建言既顾全大局,又注重细节,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真知灼见。作为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绵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北京最独特的气质之一。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文化发展”自然是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赓续京味传统文化”“建议打造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大戏”“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讲好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文化故事”……一则则有针对性、建设性、创造性的建议,为北京未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高度凝练了北京旧城以外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当前,需要把握好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做好保护与传承,并实现三个文化带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林佑辉 《北京观察》2015,(10):20-23
<正>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充满了知识、思想和智慧的宝库;是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建设人文北京的底色和基石。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即是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北京的重要职责。2012年1月,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作出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自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9.
孔繁峙 《北京观察》2017,(10):10-15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轴建筑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但古都中轴线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却得以保护并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王建伟 《北京观察》2017,(12):72-75
<正>西山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北京地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西山是非常优质的文化资源。西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历史底蕴绵长,伴随北京城的历史命运一路浮沉,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北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在北京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台声》2007,(8):38-44
北京城起源于城市中轴线,它的发展也系于中轴线。2008北京奥运的举行,意味着古老北京的壮美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说,绵延在老城中近八公里的中轴线构成了北京的灵魂和脊梁,那么散布在这中轴线内外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构成了北京的血肉和风韵,是"京味儿"的源泉,是活色生香、有温度、有情感的北京的体现和保障。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人类建筑史以至文明史上的奇迹。保护这条伟大的中轴线,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2018年10月会见来京出席"2018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专家时指出: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保护好、传承  相似文献   

13.
崔晨 《北京观察》2015,(1):26-29
<正>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现实需要,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积极稳步加以推进。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调,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使北京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调研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坚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个文化带的建设要抓住当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化带的主体是由历史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历史遗产加传统文化再加外围历史环境构成文化带整体。为加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保护首都古都历史文化风貌,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保护与利用,提升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三个文化带的建设要抓住当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化带的主体是由历  相似文献   

15.
<正>开源开放不仅将为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重要的技术工具和技术平台,更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在全球标准化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话语权,奠定"全国文化中心"的创新能力基础。从历史上看,北京之所以被视为全国文化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她在关键的历史阶段能够引领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远的如"五四"时期,近的如改革开放时期,北京都是在文化上引领全国发展方向的领头羊。这既与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有关系,也与北京知识界本身的文化创造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16,(12):70-73
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明北京城的规划和中心建筑群的布局,不仅有其非常深厚的中华民族理念和文化渊源,而且也是都城中轴线运用的最高成就。这是当今世界上一条最长、最伟大,也是最壮丽的城市中轴线。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筹划,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讲述"北京中轴线"时,总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有人认为,"北京的中轴线在今天的旧鼓楼大街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北京的名城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在刚刚公布的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里,纵贯南北的升级版中轴线与横贯东西的长安街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中轴线     
正《北京中轴线》是一部全面展现北京中轴线风采的画册类书籍,由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合作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中轴线》着重于挖掘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旨在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北京中轴线空间上的全貌和历史上的变迁,收集了北京中轴线上各时期及各角度的老照片、老地图、影印件等,并组织专业人员创作了反映新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其建设文化市场的真正比较优势在于北京拥有的巨大文化消费潜力,这是北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实现自己价值定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京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不断增加,演艺、广播影视、图书出版等主要行业收益持续增长,不断有国际文化企业与北京文化企业开展文化贸易,北京文化产品与  相似文献   

20.
周振华 《北京观察》2015,(11):26-27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其政治、历史、外交和它的文化积淀、城市功能、人才高地等诸多要素所赋予的战略职能.中心,说明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枢纽功能.如何规划和完善这一文化中心所肩负的职能,以更好地展示和凸显其主导作用,我觉得至少还要强化以下六项功能. 牵引功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首先它应该是一部马力强劲耐力恒久的驱动引擎,要发射出足够强大的功率,产生巨大的牵引动力,这样才能与我国庞大的文化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