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林佑辉 《北京观察》2015,(10):20-23
<正>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充满了知识、思想和智慧的宝库;是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建设人文北京的底色和基石。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即是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北京的重要职责。2012年1月,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作出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自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相信只要建设有利的政策环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原有优势,北京将会在全国和国际的文化产业领域中成为领跑者。北京历来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一直傲视全国乃至亚太各地,但近年来上海、香港等城市努力追赶,北京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地位似乎正被动摇。因此,如何"突围而出",如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北京文化产业的优势,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践行"北京精神"是时代的要求。首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任务十分艰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迫切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弘扬"北京精神",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  相似文献   

4.
<正>开源开放不仅将为文化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重要的技术工具和技术平台,更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在全球标准化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话语权,奠定"全国文化中心"的创新能力基础。从历史上看,北京之所以被视为全国文化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她在关键的历史阶段能够引领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远的如"五四"时期,近的如改革开放时期,北京都是在文化上引领全国发展方向的领头羊。这既与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有关系,也与北京知识界本身的文化创造力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更高的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北京作为首都所担当的是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之角色,那么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大都市,所担当的则是另外两个角色:经济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尽管如此,上海也并非"文化沙漠",它在文化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蜚声世界的"海派文化"和"海派文学"就是上海文化的集中体现。对此,国外汉学家已有研究,而我们自己则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上海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中至少充当了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角色。上述诸种因素,再加之上海本身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使得上海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其建设文化市场的真正比较优势在于北京拥有的巨大文化消费潜力,这是北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实现自己价值定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京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不断增加,演艺、广播影视、图书出版等主要行业收益持续增长,不断有国际文化企业与北京文化企业开展文化贸易,北京文化产品与  相似文献   

9.
周振华 《北京观察》2015,(11):26-27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其政治、历史、外交和它的文化积淀、城市功能、人才高地等诸多要素所赋予的战略职能.中心,说明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枢纽功能.如何规划和完善这一文化中心所肩负的职能,以更好地展示和凸显其主导作用,我觉得至少还要强化以下六项功能. 牵引功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首先它应该是一部马力强劲耐力恒久的驱动引擎,要发射出足够强大的功率,产生巨大的牵引动力,这样才能与我国庞大的文化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张翔 《北京观察》2018,(1):29-31
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在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考验中勇立潮头,探索新路.取得突破,以实实在在的文化创造完成全国文化中心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11.
王建伟 《北京观察》2017,(12):72-75
<正>西山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北京地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西山是非常优质的文化资源。西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历史底蕴绵长,伴随北京城的历史命运一路浮沉,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北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在北京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2.
"首都教育观念":北京"率先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定位问题 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且应该是全国的教育中心.首都教育的政治资源、人力资源、机构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等,皆于国内领先,即使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相比,也决不逊色.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15,(10):10-12
<正>编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今年北京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曾表示,加快建立健全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必须始终坚持的改革红线。目前,北京已经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而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也成为北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以"北京阅读季"为品牌的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正一步步迈向"书香北京"的美好愿景,也为打造北京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心"地位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毋庸讳言,北京在文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应该改进或完善的部分。北京大部分社区缺少文化服务设施,比如书店、图书馆等。特别是与物质生活配套服务(如超市、理发店、运动中心,甚至按摩足疗等等)相比,满足居  相似文献   

15.
崔晨 《北京观察》2014,(8):24-26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仅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首都定位全国文化中心的必然要求,北京要领跑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必将朝着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方向目标快速迈进。  相似文献   

16.
迟小秋 《北京观察》2015,(10):27-29
<正>全国文化中心,不是全国文化资源中心。光有"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还不行,光有诸多高校、文化人也不行,必须得"活起来",这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他还指  相似文献   

17.
陈平 《北京观察》2015,(3):19-19
<正>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近年来,通过音乐节、艺术节、文化交流年等形式,不仅在文化内容上,更是在理念上受到世界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启发,更加具备了作为文化中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是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和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对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明确指示。去年8月,京津冀三地签署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36)
正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是实现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肩负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光荣使命。首都文化资源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加速构建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相适应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是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优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作为北京形象的"金名片",中轴线从永定门由南向北到钟楼鼓楼,把北京的一颗颗明珠穿了起来。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见证了新世纪北京经济文化的腾飞。今天,通过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的推进,这条轴线从历史而来,将款款走进未来。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为中轴线保护提供了最佳历史机遇。对于北京市政协而言,"文化北京"原本就是其建言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促进首都文化发展繁荣,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