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谢凤华  冀鹏 《前沿》2012,(22):4-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结合新时期新世纪中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现代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民族理论,推动中国民族工作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无小事。当今世界一些多民族国家因民族问题而导致民族纠纷、冲突不断,乃至国家解体,造成了深重灾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加速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实现全民族共同进步、发展和繁荣的问题,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本文从民族平等论、民族团结论、民族区域自治论和民族发展论四个方面,把握和阐发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从而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实践中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和共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历来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多年来,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民族工作部门就是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来指导民族工作,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民族关系理论是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要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有价值、理论、实践等各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为价值目标,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转化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物质力量.此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开辟  相似文献   

8.
高小梅 《前沿》2008,2(4):9-11
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日趋成熟三个阶段。新的历史时期,以文本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经典理论的思想逻辑,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不同学科空间,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和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冬梅 《人民论坛》2014,(5):169-171
为使中华民族摆脱奴役、贫穷落后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几代领导集体艰辛智慧的运筹探索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找到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清晰的民族复兴大道。  相似文献   

12.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创跨世纪民族工作新局面的纲领和指南,本文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就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民族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娜尔  张银花 《前沿》2009,(4):84-8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民族和谐发展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研究这一成果,深刻理解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分析其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个共同"思想的内涵深刻,是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客观而精辟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大创新:首次把民族关系界定为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是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润新 《云南人大》2009,(10):12-14,17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民族 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为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共生理论是基于生物共生理论视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优化为现实目标,以系统、微观的视角全面分析民族关系的核心内容、表现形式、本质特征、实现方式以及实现过程的方法论。民族共生理论认为.民族共生关系是一种多层面的民族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优化路径,要求诸民族在合作竞争机制的驱动下互惠共生、自行趋优。民族共生关系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一种共生能量。为保障各个民族及民族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或进一步完善民族激励机制、民族优化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以及民族关系协调与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宋涛 《桂海论丛》2008,24(6):20-23
民族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经历了以政治平等为特征的发展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全面协调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娜芹 《前沿》2005,1(11):13-16
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特征,都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在新时期,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来 ,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 ,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新的世纪 ,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20.
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90年来不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