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畅销书摘     
<正> 汪曾祺批判:捧出来的佛爷○戴着“先锋”高帽的守旧派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众口一辞的一致:汪曾祺早年是个先锋或现代派作家。是的,他读过欧美作家纪德、弗吉尼亚·伍尔夫、萨特、海明威等人的作品,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更早地了解一些就  相似文献   

2.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3)
正《汪曾祺经典小说》作者:汪曾祺定价:1280.00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将要出版的《汪曾祺经典小说》(宣纸线装限量珍藏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印刷装订作业,预计4月初和读者见面,以纪念这位集作家、生活家与美食家于一身的可爱老头。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自觉──汪曾祺创作论杨志勇俞平伯在谈及丰子恺时认为他一身的“文化味”,这种评价用在汪曾祺身上也是恰当的。当代有关汪曾棋创作的评论都很有兴趣地关注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但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汪曾祺只是在对文化传统自觉继承,进而以为他是“最后一个士大...  相似文献   

5.
人一上了点年岁,就容易被人在姓氏前加个“老”字。我现在常常集“三老”于一身:“老工人”、“老兵”、“老作家”。唯“老作家”担不起,我以为作家能称“老”,不是光靠熬岁数,成就最主要。“老兵”则可以认领——1960年的兵,还不算老吗?至于“老工人”一衔,领之泰然,且欣欣然。  相似文献   

6.
沈轩 《人大建设》2005,(6):44-46
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竟然最终栽倒在腐败上。2005年3月底,四川省高级法院以滥用职权罪终审判处“反腐作家”李太银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27)
正慈父、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汪曾祺的迷人之处甚多,汪家子女通过生活里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位老头儿更加生动的一面。汪曾祺和其夫人施松卿合葬在北京西山下的福田公墓,墓碑碑顶保持了原石的天然起伏,这是长子汪朗的主意。石碑正面刻着"高邮汪曾祺"和"长乐施松卿",背面无字,生平、著作都无交代。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嗜酒,一日无酒,便觉无味。在与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先生的交往中,他留下了不少"蹭酒"趣事。汪曾祺第一次恋爱,时间不长女方便提出分手。失恋的汪曾祺非常痛苦,两天两夜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房东王老头以为这位年轻人想不开,怕出什么事,心里很焦急。这时,恰逢朱德熙来访,王老头便如实告知了汪曾祺的情况。朱德熙淡淡地说道:"没事,我知道怎么应付。"朱德熙知道汪曾祺爱酒,就在聊天中有意无意地说到喝酒。汪曾祺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问:"你请我喝酒?"朱德熙笑说:"只要你肯离开这张床,  相似文献   

9.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一反常态,主张“冗繁削尽留清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而今老去知心意。只向精神淡处求。”同为扬州人的当代小说家汪曾祺,其得意之作也以冲淡平和著称。他多次坦承他是有意写得平淡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深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走进柘荣”采风团莅临柘荣。作为柘荣县作家协会的东道主,我和缪芝山、陈起兴等人陪同福建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张冬青、厦门市原作家协会主席陈慧瑛到城郊灯火山上的清阳观参拜马仙殿。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汉语网络文学旗手”、“全球华文地区E世代天王级作家”的台湾青年作家“痞子蔡”,现任台湾康宁大学休闲资源暨绿色产业学系助理教授,2007年发表的网络小说新作《暖暖》赐一面世,即被呼为“再创高峰的精彩出击”。在台湾岛内尤其是校园再次刮起“媲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爱情旋风”,引起巨大轰动,受到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2.
沈秀英 《前沿》2008,(1):242-245
存在主义从始至终都对汪曾祺有一定影响。它在汪曾祺的生命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文学创作使汪曾祺的存在由自在转向自为;30年文学创作的空白呈现出汪曾祺非文字的本真存在。存在主义对其作品也有很大影响:生存的艰辛与苦难成为汪曾祺文本着力表现的主题;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完成了对苦难境遇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谨戒“扯淡”十种□毛志成从前有“帮闲文人”之说,不少作家都以戴上“帮闲”的帽子为羞。其实,对世事,对人心,无论“帮忙”与“帮闲”,总还是“帮”了一点的,也就是说,这类作家以及他们写出的东西,高低是有一点的“用”的。若是由“帮闲”退化为“自闲”,只玩味...  相似文献   

14.
龚骏 《观察与思考》2009,(15):63-63
在“魔术”这一古老而又时尚的名词刚刚又随着“刘谦”焕发了勃然青春时,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这个被标榜在文学中玩起魔术的男人,令人充满了好奇。2008年他以一部描写一名普通青年无辜陷身日本政界丑闻的小说——《金色梦乡》,一举夺得日本书店大奖第一名,自此标志着伊坂幸太郎成功跻身日本当红人气作家行列。  相似文献   

15.
橡皮人     
《时事报告》2010,(10):69-69
“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始终与想象不符,慢慢变得对什么都不成不淡的”,“出来工作已经五年,感觉现在是在‘混日子'”,作家王朔一部小说的名字“橡皮人”,成为如今一种社会人格的描述语。  相似文献   

16.
落地生根的马华作家戴小华晓张戴小华曾说:“我从来就没想当作家”。但没有想当作家的她不仅当了作家,而且成为当今马来西亚华文文坛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难忘中国行1990年四五月间,在马来西亚政府即将解除其公民前往中国大陆的禁令前夕,祖籍中国河北省的戴小华...  相似文献   

17.
人物/文化     
, 《创造》2012,(10):14-14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并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的颁奖词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袁浩 《人大论坛》2012,(11):52-52
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萧军     
萧军、萧红送给鲁迅先生的第一张照片──1934年摄于哈尔滨。无求无惧寸心声,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昔,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际,折款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这七律,是老作家萧军“悼鲁迅先师”中的一首,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当夜──1976年10月19日,这是“十年浩劫”进入“尾声”的时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一开始就说道:“一个人要做到伟大,不要装成‘伟大’!”几十年来,“鲁迅”这响亮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拥戴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从来…  相似文献   

20.
胡剑龙 《今日广西》2008,(17):13-14
“那时人们希望到处都是商品,30年前北京人梦想的天堂,也许比今天还要寒酸。”北京作家石康在一篇文章里感慨,30年。北京走完了1000年。30年前的北京居民,没有多少人会料到奢侈品——小轿车会如此迅速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当年最“潮”的“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30年后却早已与流行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