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婷 《传承》2010,(24):90-91
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清王朝大厦将倾的19世纪后期,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影响着中国的内政外交。李鸿章的个性体现在其自身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腐朽与开明的矛盾以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性正是晚清社会在李鸿章身上的形塑。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鸿章在晚清对外交往中的表现,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以史学界较少涉及的晚清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交涉为研究个案,分析李鸿章在其中的表现,并试图以此来较正确地评价李鸿章。  相似文献   

3.
陈明爱 《传承》2008,(16):88-89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5.
晚清和民国笔记中有许多李鸿章出访欧美的笑话,这些笑话极尽讥讽嘲笑之能事,给人的印象是,李鸿章完全是个昏庸无能的酒囊饭袋。对此我曾感到疑惑。作为“清国第一人”,李鸿章何至低能如此?近读《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疑惑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任丽伟 《前沿》2011,(10):171-174
张树声发迹于淮军,也最早离开淮军,充当地方官吏,也较早接触到晚清的内政外务。他从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励志整顿吏治,严明军政,筹办海防,加强对各地方的治理,收效甚大,充分体现了他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思想。同时,他在治理地方过程中,对一些政事的看法,显现了他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在浑浑噩噩的晚清政坛中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晚清政党监督思想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政党监督思想的内容是:以监督甚至推翻专制政权为职志;以监督立宪、监督政府政策为基本内容;以监督相互间政见之得失为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党监督必须依靠一定的政治力量作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对时局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虽然如此,仍要客观地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味指责其“卖国”。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李鸿章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赢得相对和平的环境,争取实现"自强"。他"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贯穿其外交实践的始终,其内容可分为区别对待、均势制衡、结盟对抗三个相互交织又依次深化的部分。虽然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此需要更历史、更客观地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