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不久前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我们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第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生产搞上去,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运动需要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统率下,在各自独特的范围和层次中发挥着其他规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层次体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构建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有意识的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推进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需要是物质资料的需要。马克思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要满足人们吃喝住穿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通过生产力的运动来实现的,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动力。在生产力这个动力系统中,人又是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权属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就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前景和施展空间。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性发展的,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中,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的最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公有制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保证劳动人  相似文献   

4.
一邓平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地探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运用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并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3.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包括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始终抓住发…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张闻天的经济思想,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工作,赢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一、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根据“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张闻天明确指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①他还强调,当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之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②只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为过渡到…  相似文献   

7.
文摘     
《新视野》1987,(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冶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包括: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的观点;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早在 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这一精辟的论断,既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即发展生产力;又规定了两个文明建设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邓小平特别指出,实现此宏…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生有梦,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我们梦想的实现,需要追随着伟大的中国梦而前行,需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与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山西  相似文献   

10.
毛胜 《广东党史》2014,(4):30-33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深刻阐述了巩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根本上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要求,就是要走改革开放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事业向前推进,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社会稳定是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离开社会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需要社会稳定,但社会稳定有其内在的机制。我们不能想要社会稳定就有社会稳定;因为社会稳定作为一个结果,是若干因素构成的,只有满足社会稳定方方面面的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稳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只有用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一,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横向比较时,不能离开纵向的历史比较,否则就要犯简单类比的错误。比如,现在人们很容易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中许多命题和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这个“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讲述,的的确确前无古人。只有不断加深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掌握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钥匙。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共同本质 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总是把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二律背反”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结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就是说,发展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道德滑坡。这种市场经济和道德水火不容的观点究竟如何?符不符合历史和现实?这是我们在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搞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受影响。应该说,市场经济和道德“…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深刻指出: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亦即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而认为,革命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因为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才能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应该是什么呢?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以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造成不少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许多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制度才能维持一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只有制度才能有效地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也只有制度才能保障人们的和睦相处。当前,我们的制度从理论上讲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不和谐现象存在呢?追其根源,主要是由于制度的不和谐造成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实现制度的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要全面把握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必须看到这个主要矛盾可以划分为两对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精神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物质生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直接定位和具体目的是解决也只应该去解决第一对矛盾;发展精神文化生产力、建设精神文明的直接定位和具体目的是解决也只能解决第二对矛盾。只有这样去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把江泽民总书记所讲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要经常讲、反复讲”这一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也才能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只有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因此,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读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