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长篇小说《林则徐》(穆陶著,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也是一部令人读之泣下、思之激愤的悲剧之作。 林则徐所走的是一条拯救民族的历史之路,脚下踏的却是飘忽不定、又脆又弱的空中绳索,这给林则徐个人悲剧的历史必然性作了充分的铺垫,使其忘我的、知难而进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获得了更具普遍意义的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2.
丁尔纲 《理论学刊》2002,4(1):114-116
从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流通规律看 ,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及其产品可分为市场文化与非市场文化两大类。非市场文化及其产品只具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 ;市场文化及其产品除具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外 ,还具有商品属性与经济效益。前者的属性比较单一 ,后者的属性则具双重性。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 ,必须坚持社会属性与社会效益占首位的原则 ,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早在 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这一精辟的论断,既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即发展生产力;又规定了两个文明建设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邓小平特别指出,实现此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