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采博闻     
任何人在看完英国女编辑桑德丝的新书《文化冷战: 中央情报局与文学艺术》后,大概都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央情报局实际上就是美国的隐性“宣传部”。对此结论,冷战设计者之一乔治·坎南也说:“美国没有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 美国表面上反对搞宣传,实际上搞起宣传来比  相似文献   

2.
查维斯的新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在执政期间,对内进行社会改革,推进平民民主,改善下层民生;对外寻求独立自主,反对美国霸权,强调拉美合作。查维斯的诸多内外政策,以及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立场,与社会主义的一些因素有些相似,但在基本原则上与经典社会主义有明显的区别。查维斯的“新社会主义”更接近于平民主义。在国际社会主义低潮之时,面对冷战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新社会主义”代表着拉美左翼对替代模式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在美国就形成了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并作用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冷战时期,反共主义外交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反共成了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人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冷战结束并不等于冷战思维已经死亡,不等于美国会完全放弃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从近10年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来看,美国当权者和战略家们并没有从冷战思维中  相似文献   

4.
李钢 《瞭望》1991,(Z1)
美国舆论界有关美国是“衰落”还是“复兴”的争论仍在余波荡漾时,苏联、东欧的巨变又在美国舆论界掀起了美国应在冷战后的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的辩论浪潮。而海湾危机更为这场辩论推波助澜。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两位在冷战期间对世界看法通常一致的美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四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美国政府和国会中的某些人却不识时务,死死抱住“唯一超级大国” 的陈旧观念不放,自以为美国有能力主宰世界,并采取“遏制”、“制栽”等冷战过时的政策和做法,对付来自各方面拒绝接受美国“世界领导地位” 的挑战。这种难解的冷战情结,使美国同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许多大国的矛盾日益增多与激化。 俄罗斯当前致力于重振大国地位,对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美国认为,它对俄罗斯的支持与合作,其目的是促使俄向着核裁军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俄扶植成为美国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为了防止出现这样一个对手,美国近来突出它对俄罗斯战略的遏制一面,即遏制俄在国际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布什近来总喜欢讲“新思维方 式”。从6月中旬赴欧洲访问前在白宫 接见欧洲媒体联合采访团开讲,布什总统一路讲到马德里、布鲁塞尔、哥德堡、卢布尔雅那,最后讲到华沙。美国政府的“思维方式”新在何处呢? 这个“新思维方式”有两大支柱。一是“废除反导条约”。布什总统说,“反导条约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反导条约过时了”。所以美国要废除它。这个思维方式确实新鲜!说它新鲜,因为它同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发展的主流格格不入,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本来,冷战结  相似文献   

7.
克林顿政府在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为期半年的审议之后,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以“扩展战略”取代冷战时期美国长期推行的“遏制战略”,作为冷战后美国的基本对外战略。克林顿及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声称:“继遏制战略之后,美国必须采取一项扩展战略:扩大世界上由市场民主制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按照美国的构想,不仅要维护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而且力图以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改造”别的国家。其主要手段是:强化“民主堡垒”,巩固美国和西方盟国组成的“民主国家大家庭”;消化“民主成  相似文献   

8.
一场有关美国在后冷战时代所扮演的角色的辩论在美国的思想界悄然展开。这场后冷战时期辩论的一个特点是传统的现实派对理想派、保守派对自由派的划线已经变得模糊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首先在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上发难。这篇题为“未来美国平定者作用”的文章 ,对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主流全球战略思维提出了挑战。与美国历来的“前缘部署”思想相反 ,米尔斯海默的文章中主张 ,在后冷战时期 ,欧洲和东亚地区都没有区域霸权的情况下 ,美国应该从欧洲和东亚全面撤军 ,让区域强国自相平衡 ,在强国间发生冲突时…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8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讲演 时宣布,他“暂不授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从而把有关这一问题的决定权留给了下任总统。克林顿的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世界各主要大国和舆论界都立即作出反应,予以审慎的、有保留的肯定。种种迹象表明,克林顿作出这一决定,并非出于本意,实属无可奈何之举。 NMD计划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阴魂在美国始终未散。因此,它刚一出笼就立即遭到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激烈反对。为数众多的美国人和各类组织以各种方式反对NMD计划。数十名世界著名的诺贝尔物…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盟国内部,最令人尴尬 的莫过于希腊和土耳其交 恶。在“共同对敌”的“冷战”时代,两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却同床异梦,在爱琴海主权和塞浦路斯前途问题上,针锋相对、锱铢必较,陷入“小冷战”状态。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争雄背景的国际热点问题,大多先后瓦解。希土争端这个同“冷战”和东西方关系不大沾边的热点,到了世纪之交才有了转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潮把希土关系推上了和平进程的轨道。 由于历史原因,希腊和土耳其两个邻国关系一直不睦,过去26年,特别是199…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绝 大多数国家在联合国的 主导下达成了共识,认为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是反人类的犯罪行为;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有关决议,为联合国会员国加强合作、协力反恐提供了法律依据;许多国家积极签署或批准联合国制定的12项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大大推动了这些公约生效的进程。 与冷战相似,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需要对峙双方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在很多场合下还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然而,与冷战不同的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不会因为  相似文献   

12.
袁鹏 《瞭望》2005,(34)
一方面美国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另一方面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决定年内实现互访,中美关系正从冷战时期相对单一的对抗或合作关系、后冷战时期冲突与合作并存的“两面关系”,迈向更加复杂的“三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理论 ,它反映了冷战后美国政治精英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思考。该理论的主要缺陷是过分夸大了文明的作用 ,并鼓吹中国威胁论 ,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  相似文献   

14.
马鑫 《理论视野》2013,(1):70-7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发展,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挠中国企业在美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虽然美国口口声声标榜“自由贸易”,但却无时不刻不在经济贸易领域执行“双重标准”,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冷战思维无疑是美国毒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劣根顽疾。因此,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合作共赢,在经济领域构建起公开、自由、透明的合作机制,应该成为未来中关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冷战期间,为了在核军备方面同苏联较量,美国成功地用核武器武装了自己。美国的核武库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除苏联外的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冷战结束了,美国遭受核打击的机率减少了,然而,同时它也在为“来自家中”的核威胁困扰着。  相似文献   

16.
在刚刚结束的第26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关于“西半球贸易和投资自由”的决议。这项决议案强烈谴责美国企图进一步强化对古巴制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决议案是由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代表提出来的,以参加投票表决的美洲大陆24个国家中23票赞成获得通过,仅美国一家投了反对票。 在美洲国家组织成立以来的100多年历史上,通过一项美国反对的决议案是没有先例的,这表明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推行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行径不得人心,同时也说明,美国在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上首次成为众矢之的,这是它近年来在拉美外交上的一次惨重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52)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认为,人类文化在新世纪的“大趋势”是“和而不同”。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对立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所以,有人将20世纪称为‘意识形态之争”的世纪。随着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冷战”宣告结束,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显出来。因此,有人断言下一个世纪很可能是“文明的冲突”的世纪。据此,得出要加剧“民族性”、“文化特性”,反对文化更加开放,以在‘文明的冲突”中“取胜”的结论。同时,由于经济正在迅速进入“…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要军事打击伊拉克一事,国际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种反对是否会阻止美国“倒萨”的军事行动,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战略企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下旬在热那亚会面后,两国高官频繁穿梭于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围绕构建所谓“新战略框架”展开磋商。那么,布什政府所鼓吹的“新战略框架”究竟是什么呢? “新战略框架”就是要彻底埋葬美俄间的平等关系,确立美国的一超独霸地位。布什总统及其内阁成员不厌其烦地表白,冷战已经结束,情况发生了变化,美俄关系旧框架过时了,因此要建立“新战略框架”。众所周知,冷战时期形成的美苏关系框架是建立在战略力量均衡——用布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台政策长期执行模糊战略。这次布什总统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表示:“我们反对中国和台湾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美国历来强调大陆不得动武,这一点现在没有变化,但对“台独”问题不表态,这次至少提出反对台湾领导人最近的一些“言行”,反对陈水扁“单方面改变现 状”,这可以视为对台湾当局的一种警告,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