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香港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年代以来 ,香港学校为适应香港社会变革回归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行德育改革 ,特别是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香港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心理辅导、校风建设等多种途径实施德育 ,并在方法上积极吸纳西方现代德育方法 ,注重德育的渗透性和多样性 ,从而使该地区学校的德育效果明显提高。这无疑为内地学校补充、完善德育途径和方法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创新。构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体系要突出“七性”,即德育的首要性、方向性、科学性、实效性、时代性、渗透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创新。构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体系要突出“七性”,即德育的首要性、方向性、科学性、实效性、时代性、渗透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德育教育方式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其成功之处在于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寓他性、渗透性、活动性、实效性.研究、借鉴、吸收西方国家学校德育的有效成分,有益于我们创新学校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由“双包”(包学费、包分配)向“双自”(自主学费、自主择业)的改革深化,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渗透性道德教育的角度对高校的德育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渗透性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一、强化组织保障——确立和巩固高校行政系统德育主体地位 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部署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德育是一门具有渗透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学科。德育既要通过政治思想品德等显性课程进行,更要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通过一些隐性课程和校园文化达到目的;德育既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也凸现出知识教育的特征,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队伍和专门的教育途径来进行,需要整合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和多种手段,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相九芮 《工会论坛》2014,(3):101-102
当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音乐类课程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改进音乐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完善人格塑造,强化德育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克服传统的“学会生存”教育重智轻德和个人主义的弊端,发挥德育的基本功能,迎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德育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重视、不重视到重视,由个人主义转向综合主义的曲折过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构建学校德育教育机制、注意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层次性、强化隐性德育教育的渗透性、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德育系统本身是决定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未成年人德育系统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六个要素系统与幼儿德育、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包括中职和中师德育)三个层次系统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目前,未成年人德育的实效性不是很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德育系统本身的原因,也与德育系统所处的环境有关。本文拟从德育系统本身的角度,以未成年人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评价为主线,结合幼儿德育、小学德育和中学德育对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试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具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塑造的功能。高校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德育功能发挥的优劣。由于德育工作涉及到德育工作者、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高校德育功能的实现 ,是通过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因此 ,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对德育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优化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不可或缺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成效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对大学生形成了很大影响和考验,也对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冷静思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观,这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和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而新媒体传播机制的渗透性、舆论生产方式的煽动性、组织动员的误导性以及对接方式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表达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占领新媒体舆论高地、健全高校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培育新媒体中的高校意见领袖团队,多角度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培养,本文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诈骗犯罪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形式,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方式多样性、作案隐蔽、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尤其是其隐蔽性、跨地域性,使得警方对案件的立案追溯显现出一定漏洞。目前公安机关在网络诈骗犯罪立案中遭遇到地域管辖不明、群众报案态度消极、取证困难等困境。  相似文献   

14.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实施和谐德育对建设我国的和谐社会、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其德育首位、全面发展,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突出主体、注重个性等理念为高校构建和谐德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等)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世俗功利化色彩日趋浓厚,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导致当前大学德育教育失位。现代化问题关键是公民素质问题,而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公共道德素质的养成尤为重要,从当前来看,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促进和实施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的融合,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用制度保障促进大学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保障机制,是构建新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建全组织机构;优化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环境才能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德育在信息传递、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的发展,以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力和针对性为诉求,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德育文化环境,提升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使用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手机媒体自身的特征、大学对德育的定位和手机媒体管理的局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拇指下的德性”问题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为此,在德育工作中,一要注重德性伦理培育在大学生手机媒体运用中的导向性;二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新德育方式;三要建立制度规范,促进手机媒体长效管理;四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