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时,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这篇重要谈话中,以一个老一代革命家的身份,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上,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的沧桑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前进中的严重挫折,作出了冷静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首先,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正确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个严重挫折,但这种挫折的出现既不能掩盖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三种不同形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是关于为什么和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它主张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来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平等、不合理现象,以理想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主义以及与之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原则。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主义思想,是基于封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而产生的,并为它们服务的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新社会制度比它所代替的旧制度具有优越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比旧制度更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封建主义制度是这样,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但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生产力有了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爆发的,而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中发生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创造比发达资本主义相同或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从而充分显示它的优越性。但从总体上讲,从发展趋势上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当然也包括优越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人类社会大体上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不是永恒的,都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以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1,(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对立的加剧和工人运动的高涨诞生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就暴露出它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弊病。许多进步的思想家为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提出过种种理想和方案,但他们都停留在空想阶段。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先进思想,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利用了  相似文献   

8.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性和探索性,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思潮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大量涌入,加之我国社会中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影响。要划清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就显得格外艰巨。一、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思想1、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把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  相似文献   

10.
记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不再灵验了?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失去了科学性。您现在是怎样认识这一原理的?刘彦顺:无庸讳言,当波兰统一工人党和  相似文献   

11.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1页)必须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相比较封建主义而言的巨大进步性。对资本主义恐惧、仇视,并不能真正克服、战胜资本主义;用封建主义的立场对待资本主义,只会败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其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而炳彪史册。民主与科学是当时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锐利武器。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是扼杀民主,阻碍科学发展的。当一个社会还是封建主义占主导地位时,对资本主义的宣扬和提倡无疑会起解放思想冲决精神枷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初期中国先进分子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同时,积极介绍、传播和提倡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这是顺理成章的。正如列宁所说,与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作过科学的预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思想包括: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等。马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为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经贸的发展规律,创建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国际经贸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国际经贸的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列宁对社会主义苏联对外经贸关系和理论做出可贵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决策高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经贸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贸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在创建和发展中,确立了优于西方国际经贸理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在封建社会经济母体内部萌牙滋生的。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剥削。造成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低下,社会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因而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被消灭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而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的国情不适合搞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亿万人民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已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但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同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影响的斗争一起来进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是对封建主义的彻底否定,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步资本主义的后尘。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应是对封建主义专制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双重超越。作者还在文中对中国当前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影响的特点和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政治影响的措施阐发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虎 《理论研究》2012,(5):43-46,50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去客观、全面地认识与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发生的一些新变化、新现象,特别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以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国际化,根本上是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的过度社会化与自由化,根本上是为了金融资本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理论学习》2010,(5):17-23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  相似文献   

19.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殷殷 《世纪桥》2014,(8):42-44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代替的期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释放出了新的社会因素,新的经济制度要素。与此同时,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存在的社会主义因素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