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我党的极力敦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二是两支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三是没有统一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的合作;四是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并形成抗战初期我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全国性的抗日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史研究中似已定论的若干问题作了些再思考,发表于此,以求同行指正。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共原先并不主张这种合作形式。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明确  相似文献   

6.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王永康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记前嫌,第二次携手,共赴国难的结果。认真研究和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相似文献   

7.
教学资料     
“一国两制”对台胞有八大好处实行“一国两制”对台湾人民至少有八大好处:第一,可以变分裂对峙为统一合作,两岸人民可以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强国富民。第二,消弭目前海峡两岸之间的紧张对立的形势,消除骨肉同胞之间动用武力的战争恐怖危险,保障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三周年之际 ,研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萌发于“五四”运动时期 ,产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并逐步完善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更加科学和全面。概括起来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兵刃相见,内战十年,积怨甚深,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抗日救亡,促成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其实现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本文从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国民党的政治转型、民进党以及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看法、共产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国共合作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晓庆 《传承》2015,(3):20-21
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一直是党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党内合作"形式的采取。"党内合作"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党内合作形式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11):87-87
##正##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7年2月国民党通知中共驻南京等地的代表全部撤返延安,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亦曾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作过精辟分析:"国共之再合作,就是从共同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民族危机已到最高深度,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7)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在自身利益立场上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综合苏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方立场,"党内合作"形式是唯一可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主要因为实行"党外联合"形式带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单方意愿色彩,采取何种合作形式关键是孙中山的态度;共产国际从自身利益出发力促国共合作实现,合作形式尊重孙中山意愿;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已是次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谈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民族的危亡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置自身安全于度外,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联共抗日,从而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张学良不但在发动“西安事变”中有功,在解决“西安事变”中也有功。  相似文献   

16.
首先,“一国两制”实现后的国民党将与我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此基础上必将发展成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其次,“一国两制”实现后的国民党其阶级属性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与我党的关系则从对立变成合作共事的朋友,国民党成为我们爱国统一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互相作出妥协与让步的结果,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动的产物。救国会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华北事变,是国共两党政策的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空前的民族危机,再一次把抗日救亡的历史主题尖锐地摆在了中国各派政治势力面前,曾一度低落的抗日救亡运动重新走向高涨,“一二·九”运动则是其突破口。12月12日,马相伯、沈钧儒等280多人发表救国运动宣言,赞扬学生爱国运动,坚决反对华北自治。17日,文化界救国会正式成立。接着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同年史…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运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张锡岭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捐弃前嫌,努力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8月28日,由中央统战部、重庆市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胜利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开幕。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为了巩固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长期战斗在重庆,高举抗日和民主的旗帜,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以担当大义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同流不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的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