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九股苗”(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历史悠久,其先民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即与汉民族的先民炎黄部落同时代,可考之历史上下长达五干年;她迁徙频繁,涿鹿战败后,“九黎”渡黄河而南汇集长江中下游,史称“三苗”(或“有苗”),后经尧舜禹不断“征讨”,部分西流,大部分向西南方移徙,渐成今辽阔之分布状态,仅国内苗族而言,其  相似文献   

2.
林绍志 《春秋》2020,(2):70-71
谁是统治东夷和华夏两族的第一个"共主",无法确考。但东夷族首领蚩尤先于华夏族首领黄帝,应是事实。《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借助玄女神力擒杀蚩尤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假传蚩尤未死,威吓作乱者,使"八方万邦,皆为珍服"。这说明,人们开始并不接受黄帝的统治,黄帝才借助蚩尤的余威来震慑天下。唐朝《初学记》引古籍《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故贵州高原素有“苗岭”之称。苗族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三苗”和“蚩尤”的记载,有人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祖先。苗族人民至今还流传着“从黄河迁来”的传说,现在也有“跋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21,(6):46-47
正鼓乐阵阵,幡旗飘扬。5月19日,2021·第十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辛丑年祭祀蚩尤大典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开幕。一场祭祀寻根问祖在上古史中,蚩尤被奉为"兵主、战神",他骁勇善战并统一"九黎部落",带领苗族先民发明刑法、冶炼金属制造武器等,被苗族人奉为先祖,同时也是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似文献   

5.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6.
苗家芦笙曲     
芦笙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乐器之一。芦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苗族群众都要吹奏自己的芦笙表示庆贺或对病逝的人表示哀悼。千百年来这已形成了苗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可以说,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苗族简史》载:“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笙,经专家鉴定是公元前的成品,其形式、构造与现在苗族的芦笙相同。”贵州都匀地区苗族民间传说,五千年前发生战争,苗族先民被迫由黄河流域避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又由湖南进入贵州,部分先民就定居…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澳大利亚的民族学家格迪斯在《山地的移民》一书中说:“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我认为,格迪斯的评价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8.
正蚩尤九黎城雄伟壮观苗族文化灿烂悠久蚩尤九黎城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大陆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是彭水自然风光与苗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彰显和传承苗族厚重文化和丰富内涵的窗口。它以展现中华民族大包容、大融合及大发展的历程为基点,以复原苗祖蚩尤祭祀仪式——蚩尤大典、展示苗族文化繁荣兴盛为主线,充分宣扬了各  相似文献   

9.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苗族文化典籍。它概括地记载了苗族先民艰苦创业的斗争经历,生动地反映了他们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己的民族精神,是苗族先民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不仅对于研究苗族族源、风俗习惯、古代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对于研究苗族先民哲学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仅就苗族先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请教于学者。  相似文献   

10.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帝姓姜,系炎帝族的首领。炎帝族最初是西方的一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断与以 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由于炎帝族力量不敌九黎族,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得到黄帝族的援助,炎黄两族同心协力打败了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族后来与炎帝族在阪泉(今河北省怀来县)发生了3次大冲突,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这样,炎黄两族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族。在以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  相似文献   

11.
张雍德 《今日民族》2002,(10):22-23
远在“神州”这个词出现之前,苗族先民们就开始由北至南的渐进式迁徙了。苗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至今已没人怀疑这一点。不管迁徙出自什么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丢掉的是“坛坛罐罐”,珍藏着带走的是本民族最本质的东西。在湾子,我就“听”到和看到了最本质的东西。湾子的老祖屋极具苗族民居特色。其特色不仅体现在主体建筑的风格和细部构造上,也体现在那道凹进又凸出的城堡式石墙上。正因为如此,它被城里人称为“城堡式建筑”;出于同样的原因,它又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残阳如血》摄制组定为外景拍摄地——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苗族民歌《娇阿依》的响起,上万名穿着节日盛装的苗乡儿女,共舞踩花山、齐唱民族歌……5月26日,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庆市彭水县蚩尤九黎城内,来自赛德克、泰雅、赛夏、太鲁阁、阿美等族群的41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2023·第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开幕式暨蚩尤祭祀大典活动,享受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民族庆典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13.
蜚声中外的苗族刺绣始于何时,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截今所知,我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七千年前的锁绣,与今天十分精美而仍然流行的苗族领绣完全一致,这显然不是其种偶合,而是文化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夏商时代苗族先民曾在现今的洞庭湖和鄙阳湖一带建立过“三苗”之国。春秋战国时代苗族建立的楚国雄据八百年,兵力号称百万,地广千里,北至中原,南至粤海,东至海滨,西至滇黔。“在广大的国境内有苗族和华族和其它小民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文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①。服饰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先民就已劳动生息在今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后迁移到湘西和黔东的“五溪”地区。唐宋时期,苗族先民开始进入岭南地区,以后又不断西迁,散布于广西各地及广东西部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广西,苗族集中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等四个自治县内。大分散、小聚居是苗族的分布特点。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  相似文献   

15.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16.
苗族的日月神话中传说在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保有最为丰富和完整,其中的“造 日月”、“谢日月”、“叫日月’”等神话传说、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远古时期陨石坠落地球现象的记载, 是少数民族远古传说中不可多得的星作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苗族的巫术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为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绥厅志》上说苗民有七十二堂神,其实,细究起来,还不上这个数。苗族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鬼神无处不有。比如我省榕江苗族认为,人不能生育就是“期者留”鬼在作祟:秧苗长得不好,是“期者牙” 鬼在暗中毁坏;人被溺死,罪责不在于水,而是“西翁”鬼在拖脚。因此为了使一切顺利,就必须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中得以保证,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苗族认为非通过巫术不可。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吸收融合了苗族在古代的先民,而苗族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古代先民的参加。因此,对苗族来源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苗族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有助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新包青天》中,包拯命张龙,赵虎前往接回告老退隐的首领太监陈琳,以查清狸猫换太子一案,路上险遭不测。这是个纯属虚构的情节。不过里面涉及了当时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告老还乡”,据考证。“告老还乡”这一说,  相似文献   

20.
由龙玉六口述,龙炳文、田兴秀搜集翻译整理的《苗族生成哲学》,即“事物生成共源根”(以下简称《生成哲学》),已在1989年7月载入《苗学研究》一书,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哲学的问世,展现了我国古代苗族哲学的概貌。 《苗族生成哲学》,全篇共三章49句,339字;第一章19句133字,论述事物生成的源根和人类进化的历程;第二章16句,125字,论述事物生成的基本要素、关系和结果:第三章14句81字,论述“生”和“成”的辩证关系。核心是第二章,全篇充满了强烈的非天命观和辩证观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独树一帜。虽非长篇巨制,但却高度地概括了苗族先民的哲学思想。颇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