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呀,采访就直接到我家里来嘛,这样你还可以尝尝我做的台湾菜。”这句网络留言,让我在采访前,就体会到陈香陵的直爽好客。 从台湾到北京 梳着娃娃头的香陵一边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自然地招呼我进门,一边为我送上了一杯香醇的咖啡。“尝尝看,这是我妈妈自己种的咖啡,我家乡的特产,是用中药培育的绿色食品喔!”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在那鲁湾,我的家乡在海的那一边,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和台湾朋友们朝夕相处的欢乐日子。 今年2月4日至13日,我作为记者随研习营采访,认识了30位来自台湾台东和花莲的少数民族教师(主要是卑南族和阿美族)。从北京到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到处都留下了台湾少数民族教师们活泼的身影和欢快的笑声。 “把椅子抛起来!” 2月6日晚上,北京长安街上华灯初上,位于西单的民族饭店灯火辉煌,一层的宴会  相似文献   

3.
糍粑(散文)     
新谷飘香喜农家,中秋户户打糍粑,象征团圆意义大,两岸同心望月华。2000年中秋节,父亲去台湾看望生病的伯伯时,我写了这首打油诗请父亲转交给伯伯。伯伯在台湾已经生活了五十余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他看了半夜电视实况转播,万分激动,尽兴喝酒,结果血压升高,引发脑溢血。幸亏抢救及时,方脱离危险,只是有半边手脚不及原先灵便了。得知父亲决定中秋节赴台探望他,伯伯回电话说,什么都不要带,拿几个家乡的糍粑就行了。父亲从台湾回家时,带回了伯伯写给我的一首和诗:漂泊游子苦恋家,难忘故乡品糍粑,待到金瓯完整日,普天欢庆大中…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08,(9):17-19
“你的家乡在海的那一边,我的家乡在海的这一边,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歌舞表演中,由台湾秦雅族“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领的101位岛内原住民,在“鸟巢”的舞台上唱出了这样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6.
刘晓华 《台声》2013,(3):81-83
台中雾峰乡,是我如诗如画的“外婆家”。我母亲李慧英在此出生、成长,并与受委派去到台湾工作的父亲相识相恋,1948年初随父亲回大陆。对我而言,从小“外婆家”只是个梦,直至1988年,我姨妈一家来常州看望我们,我母亲也随之实现了重返故乡的夙愿。后来,我多次因公因私到台湾,台湾的山山水水早已不陌生,与台湾的亲朋好友更是彼此牵挂。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6)
正台湾的湿地公园很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候鸟,比较稀缺的有灰雁、东方白鹳、黑面琵鹭、白冠鸡、寒林豆雁……等,在秋冬时节经常吸引大量游客。从小我就对候鸟有许多憧憬,它们越过大洋、攀登高峰,季节到了就启程,路线坚定、不畏狂风暴雨,再远再累也从不退缩。温带的北方是它们的家乡,它们在那里出生、茁壮,也在那里繁殖、老去。在台湾也曾有一群老兵心系家乡,他们随着国民党退居来到台湾,却  相似文献   

8.
“哇爱哇的妹妹呀;妹妹哇爱俚……”这是一首情歌,是一首早年台湾民众熟悉的民歌,它抒发了对爱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爱我的台湾呀,台湾是我家乡……”曾几何时,有人旧曲填新词,唱道:“……我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兄弟们呀,姐妹们,不能再等待。”多么强烈的诉求,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番眷恋、一份挚诚的爱。曾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1948年回家乡台中拍了一部电影《花莲港》,那首“哇爱哇的妹妹呀”就是影片的主题歌。正因为台湾与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正因为有这份剪不断的真诚挚爱,在我心中从幼年时就留下了抹不掉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一字源流奠万华1988年10月,著名的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首次到祖籍地福建寻根祭祖。当时的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会见了他。李远哲博士激动地说:“福建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祖先生活了1000年的地方。”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清康熙年间,他的祖先从福建南安渡海到台湾新竹县。李远哲博士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清明节随父亲去扫墓,每次看见祖先的墓碑上写着“武荣”,就问父亲咱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泉州来,与‘武荣李氏’有…  相似文献   

10.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1.
李凌 《中州统战》2003,(2):28-31
2002年12月25日。郑州,丹尼斯总部。冬日的雪花冷冷地飘落,呼啸的寒风吹得人发抖,然而王任生那情系中原心系家乡的赤子之心却像一抹亮色,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着我的心房,感动着我。从洛阳市新安县走出50多年、现为台湾“圣诞灯大王”的王任生,近年来为家乡建学校、修路、办福利,花费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他回乡投资办厂、开店,为家乡人提供了10多万人次的就业机会。黑西服、白衬衣,虽然身价上亿,然而王任生非常朴素。在他那间并不豪华的办公室里,就着一杯白开水,王任生开始了他的讲述。为了寻找父亲,13岁的王任生远…  相似文献   

12.
唐金栋 《台声》2014,(9):75-75
8月25日上午,第七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团成员杨树清(报告文学作家、台湾金门大学驻校作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姜贻斌的引领下,从湘西凤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湖南洞口县高沙镇寻根,为“阿背”(杨树清称其父亲杨国淇为“阿背”)实现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阿背’呀、‘阿背’呀——今天儿子替您回乡了、我们回家了,83年您从未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一定把家乡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人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梁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的哀思,您请安心、安启、吧……”  相似文献   

13.
詹高越 《台声》2002,(2):21-22
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台湾,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家乡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尽管台湾多年前开放探亲,台湾的亲戚大多来过,但我还是盼望着,能够亲身感受故乡山水的灵秀气息,能够在家乡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6日至23日,应台湾工笔画学会理事长张克齐先生的邀请,我随天津轻院艺术设计访问团访问了台湾,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彰化县永靖乡新庄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大伯家的堂兄一家仍在这里从事着养花业。养花业是个附加值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堂兄一家以种花为业,据说一…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15.
怎样继承在台亲人的遗产编辑同志:我父亲于1948年底随国民党军队去到台湾,1979年退伍后,一直在台北经商,购置了一些房产,积攒了一些钱财。1997年4月11日,我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临死前他留下遗嘱,除了他在台湾的子女外,也要我继承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林华 《两岸关系》2008,(3):54-55
2008年2月4日,是我父亲的祭日,一大早,母亲就在父亲的遗像前摆放上米酒、元宵和水果,点燃蜡烛,时到中午或晚上,我们全家便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简单的团圆饭。20年来,年年如此。而最难忘的莫过于2007年的春节,我和姐姐在台湾过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眷恋     
20多年前,我出生于京城西郊一所部队医院,但我喜欢告诉别人,我是湖南人。听父亲说,他13岁时就跟着爷爷随部队辗转来到北京。然而42年京城的生活却无法抹去在家乡的13个年头。每每提及家乡,我那并不健谈的老爸就会有无尽的话题。老爸的基因遗传给了我。尽管那远在3000公里以外的家乡,我只回去过四次;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仅仅小住而已;尽管对于家乡的亲友,我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猜,大约是因为我带回了家乡的难忘和美好。第一次回老家,我还在父母的怀里。关于我的家乡,只是从父母后来的讲述中,找到了一些关于…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地处桂北高寒山区,春节前异常寒冷的天气一度使我对回乡村老家过节的想法动摇,但年逾八旬的父亲却凭着经验坚信春节期间的天气一定不冷,不但鼓励我们做好回家的准备,而且还动员了我岳父母一起到我老家过节。想到父亲也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二弟在电话里也一再说着城里哪有我们家乡的年味,家里专门养了一批土鸡、一头猪等着你们回来过节才劏等等,我也就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相似文献   

19.
黄威廉 《台声》2009,(5):28-30
我祖籍台湾新竹县关西镇深坑乡。上世纪初,父亲黄国华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台湾外出谋生,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勤工俭学,后定居大陆,担任当时的南京东南大学蚕桑系主任《详见《台声》200B年12期)。我1925年出生在南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与台湾有什么关联。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南京,父母不得不带着我们背井离当逃难到当时的大后方贵州。我在贵州读了7年书,直到大学一年级。后来,日寇又进攻贵阳,一度打到了独山,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20.
我与电影     
清朝末年,我的祖父从晋江石狮塘边村迁到台湾新竹。我父亲出生于此,我们兄弟姐妹的籍贯也来源于此。小时候,我对于自己的籍贯不甚了了。读初中时,有一回与同学吵架,我的这位对手,姑且称之为“坏小子”,指着我骂:“你们家是台湾人,我打一支牌让你到!”(到,就是麻将中的和HU,闽南话,那意思大致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理解身为台湾人竟会成为被人恫吓的理由,于是告诉大人。大人默然。不久对我说,以后如果填什么,你就填你的籍贯是泉州。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家的孩子们在籍贯上既有写台湾的,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