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问题》杂志2004年第5、6期发表了俄罗斯当代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叶·盖达尔和弗·马乌联名撰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理论与“世俗宗教”之间(自由主义的辩护)》。文章发表后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和列·格列布涅夫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作出不同的回应。①这些文章又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于2004年10月召开了题为“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的圆桌会议,②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主要代表出席。杂志主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阿巴尔金主持会议。盖达尔和马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驳斥,也得到少数学者的赞同。众所周知,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官方一直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任何意识形态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遭到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但如今,俄罗斯学者在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他们又不得不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方法。尽管与会的学者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马克思的遗产今天仍有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苏联解体以来,在《经济问题》这样的主流学术刊物的主持下公开讨论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本刊将连续发表俄罗斯学者关于“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材料。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学者阿·阿·普里加林在俄国《共产党人》杂志2003年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过去和未来的争论》一文,对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前景问题作了评述,现将该文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学者关于"可控民主"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俄罗斯经济学博士叶夫根尼·格里戈利耶维奇·亚辛领导的"自由使命"基金会正在研究"人民代表制在俄罗斯的前景"这一课题。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召开了题为"人民代表制还是'可控民主'"的研讨会。俄罗斯《社会科学与当代》杂志2003年第6期发表了研讨会纪要。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关于经典著作学习的历史和经验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中央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今天,重温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历史,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关于经典著作学习的经验主要有:深入研究和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切实做到"四个分清";加强对经典原著的解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 ,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观点和方法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准则 ,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也是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析西方学者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 ,对于我们开拓学术视野 ,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西方学者的研究既有客观的一面 ,同时更有偏见、曲解甚至学术诬蔑的一面 ,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分析批判的态度。一、西方学者对帝国主义理论内容的研究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地位。西…  相似文献   

7.
谢·格拉济耶夫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从严肃的经济科学走向政治舞台的著名政治家。基于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政治理念,格拉济耶夫对俄罗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道路有着独到的评价和见解。本文把他在接受《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主编弗·伊诺杰姆采夫采访(访谈录载于该杂志2004年第9期)时所表述的观点整理成文,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俄罗斯经济的独特视角。一、格拉济耶夫对俄罗斯经济现状的评判1·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灾难格拉济耶夫认为普京政府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福利货币化”社会改革算是给俄罗斯1990年起步的、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基…  相似文献   

8.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思想》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西方的舆论制造者掀起了媒体大合唱:中国正在迅速走向资本主义。中国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正在消失,只剩下寥寥几个陈旧的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将要私有化。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不可能持久地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存下去。中国社会主义的怀疑论者,例如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市…  相似文献   

9.
博览     
《南风窗》2002,(11)
被遗忘的核武器 布什与普京即将在莫斯科签订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他们忽视了俄罗斯散布在11个时区广大地域上的过时核武器,这正是恐怖分子梦寐以求的东西。“9·11”以来,布什政府在本土安全上花尽了心计和金钱,新的安全开支约为380亿美元。但用于拆除俄罗斯过时核武器雷管的费用,每年只有10亿美元。问题是,这个预算是在“9·11”之前制订的,当时并没有预计到恐怖分子如此的凶险。最近,情况变得更为清楚,布什政府没有能耐将所有的情报资源协调起来进行使用与应对,在自身的驻外机构与军事基地尚且会成为恐怖活动的目标时,很难指望布什政府能对俄罗斯这些过时核武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之一。伊格尔顿说,正是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标志着“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W·约翰·摩根在丹麦《社会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上发表书评,介绍了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琼斯(Paul Jones)的著作《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一种批判性的重建》(RaymondWilliams s SociologyofCulture:ACritical Reconstruction,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04)。其主要内容如下。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上来看,“文化”概念是人类社会研究的核心。埃德温·泰勒爵士(Edwin Tylor)对“文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自由思想》(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杂志2007年第5期刊登了鲍里斯.斯拉文(БорисСлавин)教授的文章《罗塞利的"社会自由主义"与当代》,对意大利著名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卡洛·罗塞利《自由社会主义》一书作了评析。斯拉文认为,在今天的俄罗斯回顾罗塞利在20世纪20年代末撰写的这本书很有必要,因为俄罗斯当代的历史,一方面表明了官僚社会主义及其相应产生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无效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俄罗斯仍继续存在的自由主义政策的完全无效性。所有这些迫使人们向那些在20世纪最初30多年间就试图在理论上克服教条马克思主义和激进自由主义的所有消极方面的人请教,而提出"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罗塞利正是这样的理论家。现将文章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近些年来,理论界有一种偏好西方经济学而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倾向,甚至有些人以套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研究方法、理论范式为时髦,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转型后的俄罗斯政治是否是民主政治,中国学者有不同的判断,但仍有某些基本共识,即俄罗斯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其宪政民主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奠定,政治上高度集权,俄罗斯民主还处于转型之中,具有不确定性。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现行的政治模式别具特色,其原因在于:由于传统苏联政治模式的严重弊端,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都不愿再回到苏联的政治模式去;俄罗斯悠久的专制主义政治传统;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需要,以及俄罗斯领导人个人的性格。对于俄罗斯民主转型的后果和前景,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其政治转型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繁荣和民主的基础,是俄罗斯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从长远看,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个国家的政治进步,既离不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离不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合理成分。每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步,既要遵循人类社会普遍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律,也要尊重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罗莎·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包括:党必须把日常的斗争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统一起来;人民群众需要自己的革命领袖,领袖也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发扬党内民主,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党的集中制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应该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为前提.今天,我们重读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经济成就的评估,国外舆论界众说纷纭。对我国官方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有的认为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有的则认为与实际有出入,下面这篇俄罗斯学者的文章就反映了后一种观点。统计数据是个复杂的问题,结论的不同取决于资料来源、统计方式和分析方式的不同,俄罗斯学者的分析不一定正确,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以来,意大利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意大利学者乔治·阿甘本和安东尼奥·耐格里在国际左翼学界也很有影响。意大利左翼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总结意大利近30多年来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信息化、后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保罗·维尔诺和迈克尔·哈特编选的《当代意大利激进思想:一种潜在的政治学》一书,收录了意大利当代左翼理论的一些代表性的文章,为我们了解意大利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概况提供了线索。这里我们选登该书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哈特撰写的题为《作为革命思想实验场的意大利》的序言部分,它介绍了意大利革命运动及激进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它们为世界其他地方革命运动和激进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榜样。另一篇是毛里齐奥·拉扎拉托的《非物质劳动》一文,它介绍了非物质劳动这种劳动组织的新形式,认为非物质劳动正处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新的十字路口,它不仅生产了商品,也生产了主体性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伦敦《金融时报》上提出了"北京共识".5月11日,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全文发表了他撰写的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北京共识"的提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北京共识"讨论的背景是什么?其实质和意义是什么?中国学者对"北京共识"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其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俞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经济杂志》2003年第1期刊载了经济学博士、教授弗·库利科夫所写的文章:《再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性质及其教训》。作者认为,迄今俄罗斯并未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汲取教训,而当初选择“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和满足少数人的利益,今天,为了复兴俄罗斯,必须认真从中汲取教训。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类世界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所著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一书,立论新颖,见解深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辩证法、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的信念"四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理性认知分析,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探索人类社会运动规律、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重要观点,对于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及其重要价值具有深刻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