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曹艳红 《求索》2010,(9):185-18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流浪母题叙事文学作品。该热潮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后,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观念上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化,在文学观念上推崇以独立为标榜的现代文学艺术场,他们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知和接受了西方文学中的流浪母题,并发掘和赋予其在中国现代语境下的深厚内涵。流浪叙事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各流派的共同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阶层流浪叙事的先河。剖析这一流浪叙事文学的缘起,对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的流浪叙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惠玲 《求索》2013,(11):120-122
现代语境下,荒诞用来指示一些不合乎情理或明显有悖于情理的事或物,多数情况下荒诞表现出扭曲、变形或夸张的形态,用于对客观世界或人类生存状态的客观夸张写实或揭示。作为一种叙事形式,荒诞文学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得益于西方的荒诞文学理论和中国的本土文化因缘。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着现代转型,当时的中国文学几乎一盘散沙,文学纲领无从说起。此大背景下,西方现代思潮蜂拥而至,迅速瓦解的中国现代文学几乎融为西方文学范畴,荒诞叙事手法似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希望,并迅速整合西方强势的现代思想,筑为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文学因子,并为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社会政策环境的相对宽松,中国荒诞文学再次绽放迷人光彩。但是,囿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国荒诞文学终究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即便如此,荒诞叙事作为一种作家对文化精神追求的叙事方式并未消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的整体观开始显现,大量文学作品相继斩获西方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影响力日渐增强,受众群日益扩大,基本实现了在美国主流文学界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20世纪30年代以降,美国华裔文学中的许多重要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的媒介转换,实现了从文本到图像的意义再生。  相似文献   

4.
当西方文学的价值系统被视为优越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性",现代西方被等同于在时间维度上领先的"新",古典中国被等同于在历史进程中滞后的"旧", 片面的追新逐异隐藏着割裂汉语文学传统的危险,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就成了缺乏对西方话语进行辨析与批判的唯西方化.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深入传统内部清理并反思传统,而一些当代作家却因为对传统的无知而抛弃传统,以至于试图通过生硬的文化嫁接将西方传统当成自己的文化根基.让人纳闷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什么总是有人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当成水火不容的东西,甚至心安理得地认为割裂传统是"现代化"的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5.
李敏 《前沿》2012,(19):65-66
西方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思想主题的一大潮流,其思维方式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后现代转向后,人类对生命形式的安顿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西方后现代转向对于我们正确看到中国哲学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西方后现代转向和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得益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借助于"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女性写作的如火如荼之势,女性文学研究也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叙事"、"自传体书写""、女性新历史小说"、"亲历性表达"等女性写作,成了当时非常活跃的文学批评语汇。尽管其间也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惹来众多非议性话题,但正因为争议多多,才使得女性文学研究一直处于引领潮流的风口浪尖之中。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主义”(又称“先锋派”“现代派”)文学是概括了若干现代流派的复杂的文学现象,它在世界文学潮流中影响较广,对它的争议也不少。近年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的复兴繁荣,文艺界对西方现当代文学进行了重新评价,同时出现了一些适当吸取现代派表现手法的优秀文艺作品,促进了我国文艺的新发展。但是,有关现代派的艺术认识和艺术表现,它的美学意义,至今仍有争议。本文试图就几个主要问题作点浅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建新 《求索》2011,(1):192-194
本文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等"三诗"观内涵进行了文本考察,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识的文学价值。"三诗"观是庞德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诗学观的折射,其形诗概念的提出是对西方语言文学的独特贡献,对稀释西方的东方主义偏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晓华 《前沿》2005,(1):177-178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与融合服务于文学的功利性目的 ,是主动的、有意味的选择 ;与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相结合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异。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 ,是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 ,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学形式研究是赵宪章教授积极倡导并躬身践行的一种文学研究模式。文学形式研究融合了西方形式理论和中国主题学研究的优势,主张通过文学形式阐释文学的意义。文学形式研究的理论倡导及其成功的实践操作为中国文艺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尽管文学形式研究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是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种潮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西方一些多民族国家陆续采纳,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在此,探讨了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部分内容,并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传播“世俗化”潮流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股关注日常生活及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文化思潮。自世纪之交兴起迄今,世俗化潮流始终伴随市场化的进程而波动,引起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世俗化"现象与文学创作响应性互动,引起文学叙事的冲动与张扬,对中国当前文学有着时代性和阶段性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14.
夏玉玲 《求索》2014,(9):110-114
20世纪上半叶,以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代表的西方“荒唐文学”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荒唐”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困境,具体表现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误读与改写.只有充分理解西方“荒唐”儿童文学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才能避免误读和曲解,才能真正发现儿童文学的美学品格和精神诉求.这种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借鉴外国儿童文学,使之本土化的同时又不失儿童文学本原的审美价值,从而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5.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1,24(1):105-110
近代叙事思想在中国叙事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近代叙事思想与近代叙事文学是同步生长的。近代中国社会现状与西方思想的传入导致叙事思想的兴起,叙事思想促进了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近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又为近代叙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发展动力。近代叙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功利性、强烈的实践性与群众性、受到西方文化与文学的重大影响和创新性与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7.
王卫东  杨琳 《思想战线》2004,30(4):79-83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是相反相成的概念 ,互证对方的合理性。“世界文学”不仅是对“民族文学”的否定 ,而且是对自身的否定 ,只要与“民族文学”相对立 ,就被抽取具体内容而被普遍化、抽象化 ;倘具体化 ,就会转化为最高级的“民族文学” ,这隐含了对其他民族文学的遮蔽。从“世界文学”命题切入 ,可以揭示西方文论的遮蔽性。中国文论成为世界性文论的路径不仅是吸收、拿来 ,更是推出、拿去。  相似文献   

18.
百世门风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该书作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引领留学生文学风潮的旅美作家,书中收录了她与上世纪80年代引领潮流的11位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潮流是现代化潮流。在这个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与筛选,在观念文化层面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冲突。这种冲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性格,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逐渐为青年所摒弃,一些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观念应运而生。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国门的打开也纷纷传入中国,对青年的传统观念也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一些新的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在中国兴起。本文仅就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近10年以来,对我国青年产生较大影响的几种国内外思潮作一简单述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0.
张岩 《求索》2012,(8):166-168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形象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一系列"文化巨人式英雄",既是对自古希腊以来的"半神式"英雄传统的可贵坚守与回归,也是对英雄母题传统认知范式的突破与超越,使英雄的种族涅槃变异而再生,从而赋予"英雄"概念以特定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