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腾、周绿林先生的《经济学并非是哲学走向现实的唯一中介》一文(载《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11期.以下简称《唯》文),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实的各种中介,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世界上有没有主宰一切、包罗万象的哲学和理论?《唯》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把经济学作为走向现实的中介,而且要把全部人类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作为中介去全方位地走向现实,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速读     
《人民公安》2008,(9):9-9
“我怎么能饰演他.武大郎太丑了,我这么帅气,合适么?是谁这么缺德推荐我演绎这么一个人物?我非得找他们算账不可。” ——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潘长江坦言最喜欢的人是武大郎.因为“这个人物老实善良.讨人喜欢”。但当有网友推荐他在新版《水浒》中饰演武大郎一角时.潘长江立即发出抗议。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有些信谈到了哲学问题。从这些信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研究哲学;也可以看到,他研究哲学是怎样联系实际的。 他在一九三七年给艾思奇的信里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这里说的《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同志继《大众哲学》之后写的一本著作。毛泽东同志读这本  相似文献   

4.
金相铁(黑龙江牡丹江市):十多年来,《手册》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我很关注国际时事。请问,美国有多少军队?驻扎在哪些国家?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1934年出版的,全国解放前共出过32版。现在以第一版为依据,再版发行,离初版已经66周年了。我初读《大众哲学》在1936年,还是个青年学生。那时,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对内镇压民众,大官们贪污腐败,鱼肉百姓。广大知识青年悲愤难忍。二中国向何处去,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正在苦闷彷徨的时候,我读到不少进步书刊。特别是《大众哲学》,像一盏指路明灯,教青年们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世界,使我们懂得了“旧社会必然要没落,新社会…  相似文献   

6.
住在城中央     
我读《桃花源记》,就会联想到我的老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可能是环境的相似,相似不仅在于田园风光,也在于偏远。我说我是一个乡下人的话,所谓的乡下,那可是乡下中的乡下了。而我最早的城市概念则来自于父亲工作的县城。一个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乡村,是不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乡下人的,就像一个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才会明确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某些通俗歌曲,简直就是一首首通俗哲学歌曲。歌词简洁优美,寓意深刻。于是我将这些通俗歌曲引入到哲学课堂教学。高二哲学第一堂课是讲前言,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就引用了学生经常唱的《雾里看花》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人们所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无限多样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无法透过迷雾一眼看透。需要“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  相似文献   

8.
黄浩 《前沿》2013,(21):43-4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学界对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哲学终结观的争论,主要回答了:这种与“柯尔施问题”(所谓“柯尔施问题”就是柯尔施在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相关的争论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具有某种必然性呢?这场争论是有意义的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呢?这场争论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有没有意义呢?  相似文献   

9.
一、学哲学 从一个农民,一步步走到中国政坛的最高层;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木工,逐步成长为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瑞环同志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成功的奥妙和诀窍是什么?或许,这是多数读者最感兴趣的一点。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李瑞环同志自信而坦诚地向世人公开了这一秘密:“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14,(11):88-89
上海 盛祥麟(东方医院财务科原科长)我现年已92岁,我从看《生活》《大众生活》《申报·自由谈》《时代日报·军事评论》等书报杂志开始,已达七十余载,受这些读物影响深远,在阅读的过程中,求真知、探真理一直是我的重要动力。左翼宣传推出了一个新中国,其成果有目共睹,可为什么得了天下,反而精彩纷呈、更受人欢迎的刊物却少了?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是《上海支部生活》30多年的读者,现是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之一。我有一个问题不清楚,今特来信,想借贵刊一角求知。我的问题是:在党支部委员会里,书记与委员是什么关系?日常工作中,书记与委员发生意见分歧应如何解决?——读者习更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0,(6):93-93
《小康》:《苏珊的微笑》是个很“文艺”的书名.听说有人建议你把小说改叫《婚无力》?叶兆言:改名我是无法接受的。我在写的时候,就老觉得有一张美丽的面孔在那儿微笑。小说写的是一个死亡的故事,而微笑和死亡的对比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13.
量变与质变三例例一: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提到了一个“秃顶论证”:一个满头乌发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掉头发,最后成了一个秃顶。有人问,开始掉一根头发是秃顶吗?不是。再掉一根呢呢?也不是。这样掉下去,那么,掉到哪根才算是秃顶呢?[评析]:头发一根一根地掉,这是量变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即变成秃顶。但排头发这类事.不象烧开水那样.到100℃水就开,有个确定的临界点。而在类似“秃顶”一类的问题上,保持事物质和量的界限有个相对的范围,临界点很难确定。但只要头发一根根地掉,最后成为秃顶则是必…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世界报》记者约尼·埃林(Johnny Eriing)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北京他的家中做客时,他得意地让我观看书架上20多本中国人的日记。他说,这是他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到的。我问他收藏这些日记干什么?他说,通过普通中国人的日记,可以了解当年中国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宋阳 《求索》2010,(2):180-182
诗思是伽迭默尔哲学的一条隐秘的思想线索。早在1934年,伽达默尔就撰文《柏拉图与诗人》从哲人的角度替诗人辩,此后陆续写下了《歌德与哲学》、《诗歌与模仿》等充溢诗思的文章。在《真理与方法》之后,他发表了《诗与标点》、《我是谁,你是谁?》等重要诗论,表达了作者对诗思的推崇和向诗语的回归。与西方传统诗学不同,伽氏诗思不断逼近诗的本质内涵与存在本真,具有如下三要点:诗歌以其语言确立而存在;强调诗人的现代社会地位,呼唤人类倾听贤明的能力;诗在自我展现中打开一个通往存在的世界,诗意世界是人类的归居。  相似文献   

16.
新儒学百年(续)还学文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的体系唐君毅:关于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说明牟宗三:中国哲学是可能的吗?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1.冯友兰和他的《中国哲学史》:30年代有许多“中国哲学史”问世,大大推进了中国关于“哲学...  相似文献   

17.
李云集 《求索》2013,(2):130-132
哲学要美.首先就应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那种专讲脱离人生的超感性的概念哲学.把哲学界定为仅仅是认识普遍规律之科学。以至人生变得千篇一律,苍白枯燥,就谈不上有哲学之美。但艺术哲学在走向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诸多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日常生活双重性问题。即生活之意义蕴藏于日常生活.然而.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的繁琐性、平庸性等又可能使得生活之意义被蒙蔽起来。因此,在日常生活双重性问题的框架下,如何定义及处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则成为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能否走向生活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廓清了现当代艺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分析了生活的双重性质,即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的困境与诉求.最后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剑桥的学生,叫作莎拉.马里科。在明晚9点之前,我们必须尽可能到达世界上最远的地方。您能帮助我们吗?”当电话那头响起《卫报》旅游版编辑吉玛.博维斯的声音时,我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地将我们的“越狱”计划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9.
追求     
悬念与追求会产生一种美的境界。有的美学家认为,哲学、艺术的真谛,都在于不断地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占有它们。实际上,美是不能被占有的。由此,我联想到《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实.  相似文献   

20.
小保: 我是市郊一农民,城市建设把我承包的土地占了,村里无地可补.乡有关部门把我介绍给一公司当搬运工。工资不少、福利待遇也可以。为了生活的方便。我租了一间房子.把老婆孩子也弄到了城里.准备在该公司长期干下去.谁知干了八个月后,公司解散.我成了无业人员。现回家无地种.居城无事干。老职工去有关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听说登记了对再就业有好处.我算不算失业者,可否和他们一样去进行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