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伟 《中国保安》2012,(7):49-50
《中国保安》杂志上刊登的优秀保安员张梅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作为一名大队长,在学习他优秀事迹的同时,我也联想到自己的班队建设。我认为:班队就是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一条感情线把队员牵连在一起,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很多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也会无法实现,因此,除了严格加强制度建设之外,我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以情带队促进凝聚力的原则,坚持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24)
正前不久,同事告诉我新西兰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电影叫做《走进红色中国》,是一个新西兰摄制组在1957年时来到中国,拍摄了当时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样貌。初听这样一个选题,很令我兴奋,因为我们现今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看到的十分稀少,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缺乏直观的了解。我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中国》,这部《走进红色中国》会不会和《中国》相类似呢?进而  相似文献   

3.
形形色色的陷阱○石墅抛砖引玉退休职工老马,整日里在家无事可做,实在闷得慌,就一个人到大街上去看热闹。刚到闹市区,就听一声“大伯”,跟着见一位年轻的女人来到面前。她彬彬有礼地对老马说:“大伯,我想为住在乡下的爸爸做一套衣服,只是人不在这里,不知尺码。我...  相似文献   

4.
追求     
悬念与追求会产生一种美的境界。有的美学家认为,哲学、艺术的真谛,都在于不断地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占有它们。实际上,美是不能被占有的。由此,我联想到《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实.  相似文献   

5.
穷人的财富     
一个朋友遇到这样一件事.她抱着女儿去小城的医院打点滴.和她们在同一个病室的是一家乡下人。乡下女人一侧坐着一个刚会说话的男孩子,发烧,高烧不退,连夜坐了农用三轮车赶来就医。朋友的女儿很闹,一会儿喝可乐,一会儿吃巧克力,一会儿嚼棒棒糖……那个乡下孩子就睁大了眼睛,耐心地瞅着,嘴角淌着口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乡下女人把温开水倒进不知从哪里捡来的橙汁饮料瓶里,拿给男孩子。脏兮兮的小男孩得意地拿过来,舍不得喝,有些炫耀似的在朋友女儿对面摇来摇去。  相似文献   

6.
我是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到闽北沙县的。那时我在沙县外贸公司当食用菌技术员,一个月几乎有20天在乡下与菇农打交道,日食百家饭,夜眠百样床。我认识的第一个沙县农家朋友是老韩。老韩那时并不老,赶上了第二次分田分地,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在分到责任田的那天晚上,恰好我到他家看他的蘑菇房,他把一小坛珍藏了三年的沙县冬酒,就着干菜萝卜全喝光了。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某某“忘本”,也许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因为父亲早年离家参加革命,我也就成了一个对家乡最没有概念的人。事实亦如此。我是壮家人,却不会说半句壮话;直到20岁,我才第一次回了趟老家,而且才待了三天。老家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我从此没再特意回去过,工作以后的采访,也没让我有重返家乡的机会。我想自己定是一个与家乡无缘的人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许不多。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没回过一次老家时,我有多么的向往。家乡是养大父亲的地方,可母亲与父亲结婚多年,直到她因病去世,竟也没能去一回。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父亲骨子里深…  相似文献   

8.
文化长廊     
随笔)夜/读/的/况/味□张麦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夜读,尽管自己算不得文人学子。我的夜读习惯是在乡下时养成的。那时,在乡下当农民,白天忙着上坡下地,而到了晚上,无以消遣的物什,只好就着昏黄的煤油灯读些前没有头、后没有尾的破书残卷,且每至夜半更深而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招手即到,未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猜测。我愿意推测一下在下一个世纪,女性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女性主义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讫今为止已近百年了。然而,到现在为止,如果有谁在公开的场合谈论女性主义,未必会得呼应。对此不知所云者、抵触者、敌视者、误解者,并不在少数。公开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的“知名女性”也不在少数,公开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人更是稀罕之至。其实,女性主义到底主张什么?女性主义在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不少人并不那么清楚。尤其是女性主义又被称作“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10.
说起袁建华,大家就会联想到华盛达集团。当年他仅靠东拼西凑起来的2600元,从小生意起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市场目光,不断凝聚人才和积累资本,发展起了一个拥有13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8)
正1948年,我出生于台湾嘉义的一个小山村,因中国文学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有名的话是:"在我死之前,让我做一个中国人。"在台湾,我是出了名的统派。每当朋友、学生和后辈知道我的成长背景,就会问:你怎么会成为一个统派?我觉得这就是现在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台湾的过去,只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过去,所以才会觉得我是一个"怪人"。我自己则认为,我会成为现在的我,再自  相似文献   

12.
表哥从乡下来向我借钱,我几乎没加思索便满口应承下来。妻子的眼球霎时变得白多黑少。对于乡下的亲戚借钱,妻子的警惕性很高,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也难怪,她接受了太多的教训。粗略算了一下,我们大概有借出去的两万多块钱打了"水漂"。妻子曾发誓,再也不跟乡下人打经济交道。  相似文献   

13.
投射效应     
《群众》2020,(12)
正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我都会很兴奋地告诉小伙伴说,我要回乡下去了!而当他们追问我,乡下是哪里时,我总是语塞,无辜地想:乡下就是乡下呀,还是哪里呢?长大之后,慢慢知道了,自己每年都要回去小住的那个小城,叫做溧阳。记忆里的小城溧阳,有着晨起河边浣衣的木杵声,有着当年还叫“沙河水库”的天目湖的水汽氤氲,更有着水芹菜的清香,鱼头的鲜美,板栗的甜糯,是有气息,有味觉,可亲可感的。  相似文献   

15.
朱铝基总理4月访美,促进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这使我联想到去年六七月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曾邀请7名中国民间环保人士在桂林举行了一个圆桌会议,讨论中国的环境问题。我所在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会长梁从诫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事先,我们一起商量到底说些什么。梁先生说,外国人最常提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水。必须自己拯救自己中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中,对民族的生存威胁最大的确实是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太湖、淮河、滇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我与苏国超相识,应该追溯到五十年代末期。那时我年近四十,在出版社画插图和连环画一类的通俗美术作品;而他却还是一个正在小学念书的儿童。地从遥远的四川给我寄来许多信,同时附上不少作品。他酷爱美术,颇具天赋;而且很有礼貌。就这样,我们相互认识了,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近四十年的交谊。年龄科地区的差距,即所谓“时空差”便不再存在。一个四)l;人,并且继苏,往往使人联想到眉山的“三苏”。我姓程,是苏家的亲戚。也许有什么现代人尚未认识到的某种“差。的原因;成为我与地认识的契机。地)[时失去父爱,备受艰辛,生…  相似文献   

17.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在乡下的老家,去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翻杂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8.
爱如烛光     
张金凤 《台声》2003,(1):53-53
岁月如梭,曾经是豆蔻少女的我也晋升到了祖母级,当亲朋好友看着我仍然精力充沛地为家中琐事、海外亲朋好友或是社会团体的事忙上忙下时,总忍不住对我说:“你真是以助人为乐啊!”我只是觉得心中的爱有如烛光,虽然燃烧自己,却给别人带来耀眼光明,怀着助人爱心处世的人,冥冥之中也会得到善报,一生也都将在爱里。大女儿伊华因工作关系常常需要出差到外地,两周岁的外孙龙龙就在我这儿“长驻”。小小伙子已经会说不少词句,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就热情地迎人入席,还督促小保姆上饮料;带他在大院里散步时,见到老人总是甜甜地主动向人问好…  相似文献   

19.
打小旗     
前些天,妻子生孩子住了院,我从家里到医院来回跑,忙个不亦乐乎。一日炖了锅鸡汤,趁热往医院里送。心里想着事.一抬头,前面是红灯,我赶紧倒回来,停在线内。一位交警走过来,松松垮垮敬了个家常礼,叫我把车子放到一边,递给我一杆脏兮兮的小黄旗。则下着吧。”说完就不再理我。我初想只要再逮一个闯红灯的,培养个革命接班人,自己就可以光荣退休,所以格外卖力。不一会儿,一位乡下人闯了线,谁知我一声“你过线了”,吓得他扭头就跑,我只有望背长叹。第二位闯红灯的是个年轻人,这次警察发现了,就喊:“下来,下来厂那年轻人一看…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生日     
说来实在惭愧,都四十好几的人了,连母亲是哪一天生日都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母亲每年就开始给我们过生日,尽管她终日忙碌,但6个孩子的生日,她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乡下日子极为清苦,说来生日也没有什么盼头,不像现在,人们过生日除了大鱼大肉外,还有生日蛋糕和生日蜡烛,气氛热烈而又奢华……而乡下人的生日,无非是两个煮熟的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