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围绕现代立国,钱穆一生进行了多重层面的学术和思想探索。钱穆强调世人应客观认知自身所处的时运和环境,这需要认真对待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反省唯西方马首是瞻这一现代中国的病理根源。立国形势、立国规模、立国精神和立国理想,构成了钱穆历史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其立国思维的特质,在于对历史政治传统的同情理解和内在批判涵括了一个富含活力的张力结构。新与旧一体承续而非截然对立,变革应在立国前提下推动国族改进,由此接续以家言而为官学的儒家精义。钱穆依据孙中山政治思想为张本,对中国传统政制及其现代重构进行了长期思索。现代立国是极具综合性的一大事因缘,要以国族实情为本对于中西文明诸多要素调和折中,由此实现政治传统的守成创新。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唐末著名文学理论家司空图的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说的内容非常丰富。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说对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说的形成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标志着“意境”说的渐趋成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结合现代文艺学理论术语对司空图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的思想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菿汉三言     
[美]章太炎著,虞云国校点,上海书店出版2011年8月版 本书包括章太炎三种以蓟汉命名的著述,大抵以佛教唯识论为主体,将其与中国的儒、道、易、玄、理学等贯通比较,凡先秦以来的典籍、医学、历算、数学、音乐、文学、音韵、史事等,多所涉及,在太炎先生繁富的学术论著中具有特定地位:其间又自述学术思想变化之迹,作为自我认定,因而备受学人重视,梁启超、钱穆等多有推崇,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之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要求警官既要秉公无私、严格执法、科学执法,又要在执法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公民提供富有人情味的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文学教师在文学教学中要更新文学观念。文学教育的具体途径:选择优秀的文本,对文学作品作多元化解读,对作品反复品味涵咏、熏陶感染,还要注意体验文学。警官院校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利用大学语文课堂,引导未来警官利用共享资源,激发未来警官课外阅读兴趣,使其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钱穆从文化的角度探询现代中国的出路,回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他从历史研究入手,对中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做了比较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雷蒙德·卡佛与众不同的文学抱负及其新颖有效的创作观念,分析了他的小说的叙述和语言,揭橥了雷蒙德·卡佛的简单主义写作的艺术本质和独创性的诗学追求。并在论述的过程中,与陶渊明的缄默诗学作了比较,指出了两者间的跨越时空的默契与相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为中古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人物,钱氏秉其“以变为常”之文学史观,于文本细读之中,推知昌黎之双向接受,并进而体察昌黎为诗文转折关捩原因之所在,同时秉同情了解之态度,于昌黎言行之不合处作平情之论。钱氏论韩出以札记形式,故而形式略觉零散,但细味之,则系统而有条理与钱氏解诗之范式有本末并照之趣,可由此而知钱氏谈诗之“一以贯之”者,并可于钱氏之性情作玄想之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使命远远没有终结,其社会使命主要在于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历史认知功能与思想启蒙作用;学术使命主要在于回归文学本体,并尽力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教育使命主要在于关注中小学与高等院校的现代文学教育,及时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学人之所以逐渐做到了“学术的自觉和自律”,其直接原因有二:其一即传统儒者的政治主体在历史摧折中已不堪负重,因而在他们身上早期就潜伏的出世之想,迅速地成为现实中最重要的生命需要;其二则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分配体制在现代中国的巨大转型,不仅彻底扫荡了古代隐士们可以暂避风头的一切山中林泉,而且同时也直接摧毁了旧日世家残存的故居旧巢。如果说在学术研究中钱氏的“后死之悲”与“年命之嗟”相对不易明见,那么在作为其“学之别体”的旧体诗作中,这些思想情感则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构成了他诗篇中最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16.
在施蛰存探索文学现代写作的道路上,他的历史小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以施蛰存晚年总结的三个“现代”创作特点,即欲望、幻想和怪诞为中心,分析其历史小说写作中对于“现代”的探索,指出施蛰存由早期创作中对于爱情的叙述转向现代心理分析中对欲望的叙述,进而较好尝试了基于欲望心理的幻想和怪诞叙述方式。同时,历史小说中也存在着现代心理分析对象性别上的不对称、历史题材的汲取和重构导致情节叙述以完全背离历史叙述价值为代价等不足。这些写作困境使施蛰存最终离开心理分析式的历史小说写作,在时代生活背景下融合古典审美要素进行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9.
帕慕克以创作闻名世界,而其文学思想尤其是有关"文学与政治"的论述独树一帜,迄今尚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参照其创作实践,并将相关论述与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广泛比较发现:首先,帕慕克将"文学与政治"问题作出解说;其次,他提出另一种文学的政治性,并讨论了非西方的压迫社会的文学与政治的悖论关系,提醒人们文学批评与研究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虚构性此一重要特点;最后,他重新定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尽力创设一种超越文学与政治二元对立框架的阅读文学的方法框架,加深我们对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