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云鹤  郭维峰 《传承》2009,(12):134-135
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煌煌巨著中分别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始基和制定了利他与利我的伦理原则,这只是对他的一般性解读。斯密思想真实意蕴在于他从经济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整体视阀中阐明一种基于人性论预设下个人自由的谋求。《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政治哲学视域,斯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具有多重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茨基在《伦理与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两部著作中均对康德哲学、伦理学有过较为全面的批判性分析,其内容包括从哲学史视野定位康德哲学,对康德哲学的系统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唯物史观的相关论述。系统梳理这些内容可以发现,它们既体现了考茨基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历史观的"捍卫",同时,也直接暴露了他在实践中走向机会主义、中派路线的深层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政治思想与哲学、伦理学思想联系紧密.中国政治思想吏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与国家政治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相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哲学、伦理学思想、国家的政治制度、治国之道,政治权术等角度等.  相似文献   

4.
奈尔·诺丁斯的《教育哲学》是一部系统阐述教育哲学的著作。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和教育中的问题。教育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其研究方法是哲学的方法。《教育哲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派别,并且将教学中的实例与哲学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关怀伦理学联系起来,从哲学视角对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一、哲人的教育思想笔者在此选取诺丁斯对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问题"的真正价值在于,它首次为我们提出和阐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因而,要考察这一问题,必须将它还原到活生生的历史生活中去认识.从斯密到马克思,拉出一条认识此问题的线索,可以向我们展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与道德关系的逻辑张力.斯密运用经验主义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做了不自觉的分析.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对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做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化建琼 《传承》2009,(2):152-153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政治思想与哲学、伦理学思想联系紧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与国家政治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相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哲学、伦理学思想、国家的政治制度、治国之道,政治权术等角度等。  相似文献   

7.
李宁 《岭南学刊》2004,(2):92-93
由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承办的“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年会暨全国党校系统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广州召开。约60多名全国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1、政治伦理学何以可能?与会者认为,一般社会生活领域有善恶,政治领域同样有善恶,政治运行、权力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急需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道德上加以评价。政治生活有别于一般社会生活,道德评判标准应当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相互套用。因此,形成一个专门学…  相似文献   

8.
9.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经济哲学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哲学是哲学对经济世界的理性追探,它不是一般哲学,也不是一般经济学,而是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说明经济领域和经济关系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探索经济存在的理由、基础和根据的学问,是经济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由诸范畴构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的体系。《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哲学著作,孟子、管子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都有其深厚哲学基础,并在其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为亚当·斯密的经典力作,包涵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思想,该书有关"富国裕民"的思想贯穿始终,亚当·斯密在书中高度关注如何实现富国裕民这一目标智识作用的发挥。探究亚当·斯密国富标准、民富标准下的智识价值,明确富国、富民、富智三者的统一,对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解读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后者源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通过把握马克思的3个主要论题并将其与古希腊式政治活动的比较,阿伦特提出,马克思既终结了这一传统,同时又仍然处于传统的窠臼之中.阿伦特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总体说来,这一分析只是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中处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资源,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域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分析批判和由此展开的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以及对现时代政治状况的批判和治疗作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批判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3.
反现代性: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盾 《长白学刊》2004,(1):59-63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在于:马克思从一种反现代性立场出发,将西方哲学现代学院传统勘定为资产阶级高级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宣告与之彻底决裂,以此推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霸权的终结.因此试图在学院哲学的问题框架内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是不得要领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向度是一个伦理学向度,实现为一种完全背离西方哲学学院传统的形式伦理学、以批判资本主义之反伦理性为主题的实质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开创了一条从另外一个角度发展斯密和李嘉图经济哲学方法的道路。这是一条把经济学从社会历史中拉出来,置放回狭义的经济学中去的道路。从哲学方法上讲,实际上就是回到了重商主义专注于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学思路上。本文从社会性、历史性两个方面把萨伊的经济哲学方法和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做了比较。萨伊的经验的抽象哲学方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辨证的社会历史的哲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哲学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学是由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兹和英国哲学家莱昂波德初创的。施韦兹在其1923年出版的《文化哲学》中便提出了设立生态伦理学的构想。他指出,对生物进行等级高低的划分,并认为人处在最高等的位置,纯属主观臆断。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他还指出,传统伦理学中善的观念过于狭隘,今天应对它加以扩展,凡是维护生命、完善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行为都是善的。人和生物的关系应是一种特别紧密的、互  相似文献   

16.
杨策 《长白学刊》2005,(3):106-107
施特劳斯与当代的其他哲学家一样,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思想最后的落脚点,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思想建构在一种对苏格拉底的全新阐释之上.施特劳斯的本行是政治哲学史,而其对政治哲学史的梳理又以一种他自创的解释学为前提.施特劳斯的解释学不仅不是一种解释学技艺,更不是一种解释学理论,而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就是一种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需要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它使伦理学对象的范围从人和社会的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领域,被认为是一次伦理学革命.它的基本要求是确立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的理论,保护地球上生命和自然界.它有利于"哲学转向"和"实践转向",从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哲学解释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实践哲学在西方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将实践置于伦理学语境之中加以考察,从而赋予实践以深厚的人文与价值底蕴.然而,近代哲学实践概念却走向了遗弃传统实践所本有和内在的人文与价值意蕴,变为一种工具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产生.现代西方实践哲学不约而同地走向回归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实践之路,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恢复实践所应有的人文与价值意蕴,而这正是解决现代性问题不可或缺的观念基础与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9.
郑晓花 《传承》2009,(16):142-143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恩格斯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通过论述,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通过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的。在文中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费尔巴哈是一位"半截子唯物主义者",主要是针对其宗教观和伦理学的批判,可谓是鞭辟入里,切中要害。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其结论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