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给了我们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良机,但是,机遇稍纵即逝。要在8—10年内把沙湾建设成为乐山市的“工业强区、生态优区和特色农业区”,必须按照“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下列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加快工业发展 建区以来,工业经济始终是我区经济的主体、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实践证明,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衰则经济衰。沙湾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亮点也在工业。因此,要积极实施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沙湾区的工业基础和实力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和周边区市县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要缩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广西农民增收缓慢减负不力的原因 ,指出历史上靠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耕地面积少、国家投入不足、部门收费未能扼制是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多索取 ,少给予”的观念 ,强化工业对农业的反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提供农业结构调整补贴、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开展农业教育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水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尤为明显:两区城市人口居多,集中了全市的主要工业企业,五县则以农业人口为主,工业实力相对较弱。本文从税收角度,根据天水市五县的发展情况,总结梳理县域经济的特点和短板,从“稳支柱、补短板、强特色、促新兴”四个方面,探讨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化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建设、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因此,…  相似文献   

5.
泸州市叙永、古蔺县地处盆周山区,与云南、贵州接壤,是国家确定的贫困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无工业。五十年代末期,由于乱砍滥伐,造成生态失衡,水土大面积流失,农作物种植单一,绝大部分地区农民完全靠天吃饭。现两县总人口为135.25万,其中农业人口121.5万,占89.8%,农民人均年收入600余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较前有所改善,但变化、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仍然有62%的农民以生产粮食为主业.被称为“纯农户”.这些“纯农户”的收入正在逐年减少。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论坛》2007,(7):60-6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是党中央高度关注及重视的重要问题。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69亿元,比“九五”末增长59.2%;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比“九五”末增长59.9%。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阳光工程示范县,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收入 ,既是现阶段农民的迫切愿望 ,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 ,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增收形势下 ,双流县注重从理顺“四个关系”入手 ,狠抓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 0 0 0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3141元 ,2 0 0 1年比上年人均增收可达 15 0元以上。一、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 ,理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最主要资源 ,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把土地使用权分给农民 ,承包给农民经营 ,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代表农民的利益 ,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题中应有之意 ,也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决定因素。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工业倾斜政策牺牲了农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 ,应停止对农业的剥夺 ,进而实施向农业倾斜的反哺农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反哺”要遵循适度、“造血”、效率、循序渐进和“绿箱”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全省8个边境州市之一,有着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基本州情。全州农业人口324.1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91.4%,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尤为突出。201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864元,为全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量农民成为职业工人,使"农户空壳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向社区集中",不仅是指农村居民向行政村的社区集中,也包括农村居民向城镇社区集中。应当顺应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着重引导农民工向县(市)城、乡镇的社区集中居住,以此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采取切实措施,保护进城镇居住农民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与经济园区共建(以下简称“两区共建”)即在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同时,也规划配套经济园区,统筹安排社区化条件下的农民生产和生活。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顺利实施,是以农村特色经济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三位一体的有效尝试。从农业产业化角度看,“两区共建”也有利于扩大土地集约化经营范围,将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创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建设高效现代化农业区。  相似文献   

13.
犍为县地处岷江下游,全县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农业体系庞大,但县域区位条件较差,企业规模不大,工农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2003年,全县实现GDP24.71亿元,人均4363元,同比增长13.8%;工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25.2%;财政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0.77%;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元,比上年增加171元。同时,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业人口偏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临邑县的做法是:做大做强“农字号”龙头企业,逐步培植“富民富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招商选商“,一条龙”引来“一群龙”。思路决定出路。2003年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形成了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出路、靠“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思路。接着,引来临沂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在临邑投资建起屠宰生猪的分厂。投入运营后,产生了“一企多赢”效应:一是解决了农民养猪卖难,带动周边养猪数量倍增,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增加了收入;二是龙头…  相似文献   

15.
去年四川省农村专合组织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我区被列为全省农村专合组织示范区以来,全区新增农村专合组织9个,总数达37个,拥有会员8442户,带动农户4.1万户,带动面达63%。截止2003年底,实现农业产值4.5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72%,成员家庭人均纯收入3436元,分别比省、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814元、890元、794元。37个协会中,涌现出5个全省百强明星协会、1个全国示范协会,10个协会实施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有8个产品获得了部省级双认证。在人均耕地仅0.85亩的全区474.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占全区总人口2/3的21万农民中,协会成为了我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农民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大方县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壮大县域经济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农村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以“农”为特色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整体的发展,单纯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进行都是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表明,持续的“适宜技术”创新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区,同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减少了、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因此,旨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农业政策应该集中在“适宜”农业技术创新与选择上。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增长率较低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三农”问题的焦点。从农民收入增长率、1997年后农民第一、二、三产业纯收入增加额占农民每年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城镇居民购买8种重要农产品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两个比重首次低于50%和一个比重首次超过50%的变动、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可见,近9年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力量的转变时期:即农业的发展由主要依靠农业的内生力量转变到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相结合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