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教育以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为目标,因此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性。但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如今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又与公民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公民教育在我国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良好的平台。这就为公民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秀萍 《理论前沿》2008,(21):44-45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出发,提出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强调高校实施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高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具体途径,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进步的30年,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和兴起的3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时间起点;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深刻根源;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驱动力;对外开放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创造了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政治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国家、社会、市场分离的格局正在形成.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对执政党现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并借此推进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道德是指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界万物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所应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生态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中国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性质,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和社会环境,都决定了将生态伦理道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将生态伦理道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如何对待自然的观念进行创新,又要将反映生态伦理道德的生活原则教给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状况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参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不仅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利益、社会资源状况、社会政治态度及社会联系的状况有关,而且与参与制度的状况有关.改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革选举制度,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公民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政党制度为公民社会的发展预留有充分的空间。参政党在连接和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独特功能,充分挖掘参政党在公民社会兴起后的政治功能是参政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逻辑,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战略,不能基于西方民主发展的模式来设计。“公民社会”组织并非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妙药”,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既不能代替政府享有合法的政治权力,也不能代替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同样存在治理失灵的问题,公民社会组织基于“搭便车”的理性经济人的算计,往往造成集体行动的难题,难以形成治理共识。西方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支撑着西方的政治社会运行,它未必适合中国的政治社会需求,片面移植西方公民文化的观点,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体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是陷入非历史的文化决定论思维中。要始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融合西方合理的思想内核来推进中国政治社会自身建设,而不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念来改造我们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社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不成熟。当前发展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巩固和增强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是通往善治的必经之路。党和政府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积极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精神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精神是公民社会的美德,它本质上是公民社会的精神纽带与核心价值。良好的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协商民主是建构这一基础的重要途径。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标志着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而且能有效促进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特定的国情和时代机遇,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公民社会、推行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政治参与几个方面,对建设中国公民文化的对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辉 《理论前沿》2004,(10):29-31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分析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执政党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公民社会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表现,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存的制度环境在许多方面已经难以适应它进一步生长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深刻认识公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适应公民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实现政府体制与机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是在西方社会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政治现象和政治理论,在近代西方"国家主义"盛行的同时掀起了对公民社会讨论的又一次热潮,这一讨论也波及到了中国并对中国政治学、社会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逐渐展开,中国公民社会逐渐产生并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民社会的产生与政府的转型有着密切联系,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合格公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大趋势。大学肩负引领社会文明的重任,应该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超女”及其粉丝现象体现了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参与精神,显示了民主政治的精神实质,表明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正在兴起,“超女”及其粉丝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合格公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大趋势。大学肩负引领社会文明的重任,应该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