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时期大众文化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逃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大众在大众文化选择的过程中表现的意识形态的逃离。本文探索了大众文化中意识形态逃离的动力,分析了青少年亚文化风格和女性文化的抗争,阐述了意识形态逃离的表现形态和具体特征,论证了大众具有的能动性和生产性力量,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文化过程要重视大众的参与,发挥大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梳理和借鉴西方一些思想家有关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以民间文化丰富大众文化,以现代化的手段发展大众文化,从而发挥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以实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其中,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回应大众文化发展的挑战,并从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及其评价市场机制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内在根据。改革开放为市场机制合法地进入我国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并直接催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众阶层,这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蔺淑英 《青年论坛》2005,2(4):26-27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科技革命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龙兴海 《求索》2007,(11):37-40
现代化作为蕴含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内涵的历史演变进程,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扬弃传统性、获得现代性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在其直接现实性上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矛盾;处于当前中国现代化境遇中的人的精神生活矛盾,突出体现为信仰冲突、理想冲突、价值冲突和文化消费冲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与化解这些精神生活矛盾,是推进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旨在引导人们解决其精神生活矛盾的社会导向,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目的性维度;二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统摄度与整个点;三是必须把握好导向解释系统的科学性要求;四是必须把握好导向的层次性与梯度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习惯,使得网络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最前沿。面对社会发展催生出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舆论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入手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要求人们必须重新认识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做强正面宣传,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把网络建设成为新时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必有其生发的深层社会根源,这一根源就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矛盾。针对社会矛盾这一结构性创伤,人类需要寻找弥补创伤的观念形式,此即意识形态。人的超越本性和想象能力对意识形态起着促生作用。意识形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补偿形式,这从神话、宗教和现代意识形态中可以清楚地领略到。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常从事实解释、价值目标、实现策略等方面,展现着应对社会矛盾的方略,这更体现了意识形态如何作为社会矛盾的补偿形式。由此,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得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曹海峰 《求索》2008,(12):176-178
现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同的大众文化需求不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将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划分成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如果用单一的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来衡量所有的大众文化需求和内在规律,势必会带来一些错位与误读,大众文化分众化研究将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充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立杰 《人民论坛》2011,(9):202-203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蕴含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因素。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非追求"非此即彼"的科学论断,因为意识形态自身就存在着控制性和包容性两个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符合革命、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吕健  牛海花 《传承》2012,(18):42-43,61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创造、思想引领、利益协调功能,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化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支撑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蕴含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因素。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非追求非此即彼的科学论断,因为意识形态自身就存在着控制性和包容性两个最基本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符合革命、社会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双重挑战,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被削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显得迫在眉睫。因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应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四个必须坚持,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与时俱进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齐晓明 《长白学刊》2013,(5):155-159
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薄弱。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培育和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能够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影响。大众文化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与休闲方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大众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苏峰 《长白学刊》2008,(3):147-149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非主导文化,是来源和反映群众生活,在人们日常文化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社会主导文化指导和规范大众文化,推动大众文化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童林 《前沿》2006,(10):161-163
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人们按照一定的法律和道德规则安定有序地生活,并且充满活力,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就是各种矛盾和冲突处于协调的、有序的、均衡的状态中的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和谐社会并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对立状态,它的本质特征应当是“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论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关涉到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整合社会力量、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凝聚人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先进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的特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要建设好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一方面,它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广泛的参与性,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使传统的意识形态体系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无序性等特征,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无疑使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务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20.
张谨 《前沿》2013,(7):9-12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被中国精英界人士陆续介绍到国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转型,即大众文化受到热捧,精英文化开始备受冷落。对于精英文化的现实处境,许多学者各抒己见,概括起来,大致有衰亡论、失落论、困境论和融通论四种观点。这些理论都没有多层次、全方位提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多元性的矛盾,公共理性与私人理性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的矛盾。如果用惯性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未勉过于草率和简单化,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着相同的历史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合理的文化民族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