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地方立法工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传统节庆文化因分布范围小、地域性限制强、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小、传承有限、市场认可度低的特点,其品牌建设要经历品牌诞生(产品化)、品牌发展(产业化)和品牌稳定(产业集群化)三个阶段,并以品牌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传统节庆文化在品牌建设中经历现代性变迁,必然会引发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走一条以各级地方政府为文化引导者,通过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坚持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维护文化的本真性,同时以文化科技创新机制带动文化产业体系有序发展,从文化到文化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的地方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13,(13):64-65
近年来,浦江县质监局立足资源优势,履行职能职责,采取有效举措,指导扶持传统产业积极开展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使传统农业焕发了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有力推进地方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是这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民俗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形象建构并不容易,必须通过文化品牌打造形成地方民俗文化的共同意象和符号,才能增加地方民俗文化的识别度,扩大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文化品牌的本质和功能,对于民俗文化的区域品牌建构需要经过民俗文化选择、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文化精英引领、促进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等程序。  相似文献   

5.
曹光章 《岭南学刊》2014,(1):123-128
经济比较发选的佛山地区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坚持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符合实际的文化发展目标;围绕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文化发展思路;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持之以恒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一探索对于思考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验区,意味着国家把武汉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必将促使武汉市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尽快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将会促进武汉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使武汉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竞争中凸显新的优势。我们要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针对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改革试验中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基金产业是促进武汉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武汉市的特大中心城市功能、促进湖北乃至中西部经济发展,把武汉建成开放型国际性城市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落实政府工作理念、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维护和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构建和谐武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论述了社区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武汉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措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武汉市蔡甸区坚持以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围绕莲藕等特色产品建立特色产业,把创品牌、抓特色、发展精品农业作为“实现两个转变”的突破口来抓。通过依托龙头带动、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建立符合名牌产品的运作程序等途径,培育了莲花湖、海天、麦琪、华泰、南威、香满楼、康祥等7个品牌,从而打造了农业发展的新优势,促进了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结构的发展和演进,我国区域旅游竞争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牌竞争正在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此,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必须大力实施精品名品战略,并着重从制定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优化旅游品牌成长环境以及培育旅游品牌竞争主体入手进行区域旅游品牌化的战略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