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彭劲 《楚天主人》2010,(11):19-20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被确定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节能已成为武汉市的重要使命之一。今年3至6月,为了推动武汉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武汉市人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武汉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时期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但仍存在人才流失、竞争失范等制约因素,必须以政策创新、市场开放、人才兴业等为基本战略促进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产业整合中心 推进武汉两型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与实践》2009,(7):156-163
本文以武汉建设两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当前两型社会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以建设产业整合中心为解决手段,统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两型产业的宏观发展思路,对产业整合中心理论及实际操作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武汉周边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都表现出空前的使命感、主动性和求实精神,对相关改革的认识已趋于深化,特别是在同武汉经济“对接”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八市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上已形成有价值的初步成果;八市“两型社会”建设已主动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建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协调机制上有切实保障;必须在先行先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在发展环境上有重大创新;必须在政府改革上有重大进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有重大举措;必须在两型经济发展上有政策支撑;必须在产业转移上有通盘考虑;武汉市自身必须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在“8+1”城市圈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汉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汇智、聚力、助推“三大行动”为载体,抢抓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在围绕中心中发挥了优势,在服务大局中展示了特色,在促进发展中显现了作用,为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省内外、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武汉、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奋斗目标。经过各级各部门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已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总体上要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武汉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地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构筑环城工业带,是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武汉市突出实践特色、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武汉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解决农民就业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友凡 《政策》2009,(12):11-15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因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湖北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湖北省人大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这一重大课题,及时启动地方立法工作,经过反复调研、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区域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遵循这一分析思路,指出加强武汉市城市圈区域人才合作,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人才强势区域和人才富集高地,以此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进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4):1-1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从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力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等方面为中部乃至全国提供有益借鉴、发挥示范作用,决不辜负中央的厚望和重托。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两型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武汉市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两型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将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当前探索和形成加快推进“两型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体制,实质上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两型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概述了武汉市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学习与实践》2009,(8):155-159
近几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并正在我国经济建设和人类健康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曾经一度辉煌的武汉医疗器械产业则日渐萎缩。鉴于这一现状,本文结合武汉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武汉市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并针对新形势下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两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武汉市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铁兵 《学习与实践》2009,(12):139-144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两型水务”,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治水思路,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构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管体制机制,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认为,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战略机遇。湖北党外人士就如何搞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