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社会”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涵: 一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指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些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关问题,笔…  相似文献   

3.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大战略思想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紧密的联系。相比较而言,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个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回答的是“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局部性和具体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多次集体学习,对“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以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载体,着力探索和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释义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一些基层同志在学习四中全会关于和谐社会的内容时,对有些问题不是太清楚,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发展的结合是不是就是和谐社会?究竟什么是和谐社会?它与传统上讲的和谐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否就此请专家作出解答。谢谢!2005/1前线一、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着一种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社会同经济间的协调、社会同政治之间的协调、社会同文化之间的协,等等。…  相似文献   

7.
报刊博览     
《新长征》2005,(3)
"和谐社会"的内涵 邓伟志在2005年1月3日《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和谐社会"至少应当包括以 下四方面内容:1、"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 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 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 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2、"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 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子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其社会功能,而文化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这一社会公共产品的“社会净收益”上。和谐社会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求具有巨大“社会净收益”的先进文化作为支撑。要不断充实先进文化的市场经济创新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发展体育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玲浦 《求实》2006,(Z1):182-18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目的、内涵和动力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什么”、“靠什么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影响。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发展问题,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展观集中体现在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7):50-50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小胜靠智;犬砸靠德。”如果把企业比作人,小的时候讲求“做事”,但做大了之后应更重视“做人”,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基本功能和生存基础是有效利用资源。上世纪70年代,西方就兴起一种互利价值观,要求企业在确定利润水平的时候,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不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理论学术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标志、和谐社会同小康社会等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对策以及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一)和谐社会的涵义1、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设,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两相配合、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所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界定简洁地阐释了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为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在新时代奋斗的理想和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中,和谐德育的理论“万方数据”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学术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05,(2):9-12
问:《决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中全会《决定》据此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7.
卢诚 《求实》2006,1(Z3):9-10
主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多元论,不是一元论。但其主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就谈到“和谐”的问题。他说:“与自身不一致不和谐的精神(更不)会尝到什么真正的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刘永吉  张勇志 《求实》2006,(Z1):206
和谐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追求的最高理想。从人类伊始到党的十六大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一直以来都困惑我们的问题。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砚忠 《求实》2007,(3):66-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当前需要从十个方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和谐”的内涵和实质。一、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我国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正呈现出某种非良性发展趋势。只有化解了诸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及现实中的不协调与不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发展。二、富裕不等于和谐,但贫穷绝对不和谐。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包括人的自身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社会。三、改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手段。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需要我们在工作思路、方法和举措等方面与之相适应,以改革促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