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2.
青年的住房状况和主观阶层认同是关系到青年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住房负债(包括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会显著降低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提高青年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概率;(2)“有房无债”的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显著高于“无房无债”的青年,但是“有房有债”的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与“无房无债”的青年并没有显著差别;(3)机制分析表明,住房负债主要通过降低青年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削弱青年的主观幸福感来影响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4)异质性检验表明,住房负债对主观阶层认同的负向影响在城镇、教育水平较低、中等以下收入的青年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住房负债对青年主观阶层认同的深刻影响,拓宽了住房分层研究的视野,对青年的家庭资产配置、债务管理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对政治系统的稳固政治认同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目前,农村青年政治认知表现在对党的农村政策评价较高,对农村村委会和村干部缺乏政治信任,政治参与度低,也缺乏政治效能感。建构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需要建立民生政治和政治参与机制,注重网络对农村青年的政治认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社会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或者转型时期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和重组都会受到人们主观意识尤其是整体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快速发展,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审视政治文化是否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政府信任和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关系类型来界定青年和政治的疏离程度,其中,疏离感强的包括从属者、退出者,疏离感弱的包括建构者、支持者。并将生活政治参与分为三种类型,线上关切式、线下关切式、线下吸纳式。在此基础上,检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和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疏离感强的并非完全脱离政治。退出者虽然有较少的社区参与等线下吸纳式和线下关切式政治参与行为,但是他们建构了自我话语空间,更多地参与线上关切式政治活动;从属者有较少的线上关切式政治行为。疏离感弱的也并非参与各种正向生活政治。建构者有更多社区吸纳式行为,但也更多参与线下关切式等冲突政治行为;支持者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力量,较多参与社区活动,较少参与线上关切式等冲突生活政治;投票、选举等线下吸纳式政治参与取决于制度设计,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没有显著线性关系。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政治态度偏好类型的人口学分布,探讨了青年的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逻辑。这对于目前我国青年的网络社会治理、生活政治参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凤莲  林滨 《青年探索》2020,(1):105-112
当代青年是澳门社会的主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关系到澳门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更关系到澳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在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针对澳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分为利益驱动型、理想信念型、情绪宣泄型和议题带动型。呈现出以下新动向: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仍显保守;网络政治参与话题多样,但有聚焦性;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多元化;网络政治参与诉求多样化,但偏重个体性。上述动向的出现受社会政治环境改变、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亦对澳门社会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必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和加强教育等方面切实提升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治理质量感知是公民个体主观感知到的政府的治理绩效,反映了公民对政府能否公正行政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总体认知与主观评价。从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探究治理质量感知与政治信任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基于第四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大样本数据,本文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对治理质量感知和政治信任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治理质量感知正向影响政治信任,政府形象在治理质量感知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传统文化观念正向调节治理质量感知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本研究还检验了制度与文化因素对政治信任的交互作用,从而为理解政治信任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近年来对中间阶层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虽然学界对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的看法不一,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主导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走向。基于青年的特性,聚焦青年中间阶层就显得尤其必要,而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和青年企业白领是青年中间阶层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息息相关。作为最富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中间阶层既富有朝气,又富有梦想;既带有时代的历史印记,又带有未来的前景想象;既有前行中的喜悦,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从这一群体出发,对其社会认同、政治态度、幸福感问题等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贺筱华 《前沿》2007,(12):128-130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剧烈,中间阶层在社会的崛起与变迁,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研讨,其有序的政治参与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但目前,我国中间阶层在政治参与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假性"政治冷漠,这是当代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不充分的一种表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冷漠现象,采取措施积极调动其内在的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1.
对中间阶层的探讨一直以来是相对于上层和下层进行比较而研究的,而对中间阶层内部混杂成分和多重认同的探讨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职业类型角度探讨青年中间阶层的社会想象与认同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社会的认知是较为一致的,都较为认可当前的中国社会类型为金字塔型,希望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社会;他们的高消费现象并不显著,青年教师和青年公务员都有较少的休闲心态和较高的焦虑心态;青年教师更能看到社会冲突。总体而言,不同职业类型的青年对于社会认同、阶层认同、社会公平、冲突等看法大体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青年教师在各方面无疑都是更具批判性的,而青年公务员则相较为认可社会的公平和合理程度,青年白领则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度重视港澳发展,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度影响到国家对港澳政策的实施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本文通过对港澳青年的调查,探讨不同国家认同度的港澳青年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发现:不同国家认同度的港澳青年在政治参与兴趣、参与内地交流状况、社会参与状况、媒介使用选择和心理融合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机制、社会参与、媒介传播和心理融合等多个路径维度进行探索,构建出一套综合性、可持续的增强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的科学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胡蓉 《青年探索》2016,(5):25-33
在当下中国社会,住房成为了青年中间阶层在都市生活中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住房既在客观上影响其生活方式,也在主观上影响其生活感受。为了研究住房产权、住房消费、住房条件等住房状况与青年生活幸福感间的关系,特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认知取向和情感取向模型,对幸福感内部结构要素进行细致分析,以最终揭示住房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幸福感总体模型来看,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中间阶层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住房产权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消费压力则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住房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曲线关系。从幸福感结构分析模型来看,住房因素对于情感取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住房状况主要通过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地位认知来对幸福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群体的婚恋观是一个群体价值观的侧面,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婚恋观不断趋于自由、平等、开放与自主。青年婚恋观是整个社会环境与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更是青年自身根据个人背景和自我评价与认同,进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性别和阶层认同对青年婚恋观有重要影响,只有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文化,正确、理性地评价自己,青年群体也才能建构出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GD和XZ村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人口学特征、政治行为、政治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村民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政治面貌与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政治行为方面,具有政治选举活动经历、关注时政新闻以及热衷于讨论村里政治事务的村民,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高,但政治表达感强度对村民的内在效能感并无明显影响;政治心理方面,国家认同感和政治信任高、认同民主选举态度的村民其外在政治效能感更高,但国家认同感、政治信任感对内在效能感并无明显影响,而认同民主选举产生村官的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更强。  相似文献   

17.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其基本特点表现为政治效能感低,“政府权威”认同淡薄,求新、求变愿望强烈,身份认同模糊,两岸关系上“求稳怕变”等。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是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和背景相联系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当局对大陆的诋毁等都是其中原因。台湾青年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我们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8.
"青年领袖"群体的崛起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领袖是崛起于中间阶层的一群青年俊杰。他们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评价等,使这类群体的职业声望较高,其言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对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20.
汪茵 《青年论坛》2010,(3):31-36
通过对浙江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参与意识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二是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三是各行业各阶层的浙江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均衡性;四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之间呈现分化现象。基于对我省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从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网络环境净化、法律程序保障和共青团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