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既解决社会观和历史观的问题,又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正礼  班凡 《新视野》2023,(2):12-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精髓时代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当代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深刻蕴涵着“六个必须坚持”立场观点方法:要求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检验,充分肯定自我革命的历史成就、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在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中推进自我革命,以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问题的方式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协调推进自我革命并着力构建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从国际比较优势和贡献世界政党治理智慧审视自我革命。深刻领悟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世界观方法论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哲学,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外,还在于它中国化的这块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共融相通之处。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卫国 《探索》2011,(4):187-19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创新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实践为框架,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一体,既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又能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又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党的生活(河南)》2007,(10):17-18,3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建》2020,(2):25-26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广州社科理论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正确理论引领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经历了“返本归真—构建体系—问题意识—人本意识”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是在关注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和前沿问题中的创新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创新 ;在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努力恢复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创新 ;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中创新 ;在清理与总结既有成果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哲学的新生点及哲学的分支学科 ,提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观点和一些新的哲学理念 ,建构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8.
卢映川 《前线》2016,(Z1):18-2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自觉、“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的思路,系统谋划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型文化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对国外文化的开放性之高度统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到全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发展繁荣中愈益彰显其真理品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6,(Z1):11-11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求贤》2014,(8):11-11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中特别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推动各项工作,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基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其基本含义,明确其何以必然、必要,及其主要着力点。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大众化,从而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筹能力和实践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来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为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隋灵灵 《理论学刊》2023,(5):159-168
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等哲学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传统哲学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刚 《探索》2012,(4):162-16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到"经典文本的解读"、再到"研究方法的自觉"和"重大问题的探索"这一逻辑进程。在这一历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步摆脱了旧教科书体系的束缚和西方话语模式的制约,开始了真正面向历史、面向本文和面向现实的理论反省和自我建构,从而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彰显了浓厚的哲学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为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实践理性精神,以强调对话沟通、开放共生为要义的交往理性精神,以谋求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重心的工具理性精神和高扬“以人为本”旗帜的价值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从根本上保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面向事实、直面文本、超越创新、开放共通、求真务实、以人为本、高瞻远慕,从而达到其健康、良性、顺利的发展的目的;这种哲学理性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谨,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新时代的一份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创新文献。十九大报告的理论创新,突出体现在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上,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闫恒 《理论研究》2016,(4):19-22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这三方面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强调指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政治本色和历史情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在积极探索和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即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等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真正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色,即体现了人民性的宗旨本色、总体性的战略本色以及革命性的实践本色;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情怀,即充满了冲破历史局限性的责任感、紧扣时代挑战的现实感以及触发历史跃迁的睿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