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纯化的经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的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株GX0101病毒粒子作为免疫原,制备特异性识别MDV的单克隆抗体。GX0101感染CEF后第96小时收集细胞并反复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选用100 ku的切向流超滤离心管浓缩,浓缩液通过Sepharose 4 Fast Flow(4FF)凝胶作为层析介质分离纯化MDV病毒粒子,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收集峰MDV病毒含量,并经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直径约100 nm的MDV病毒粒子。进一步用100 ku的切向流超滤离心管浓缩,制备峰尖病毒浓缩液,以此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Western-blot筛选,最终获得107个阳性克隆,由其中1株强阳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0B2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为1∶2.56×10~6。本研究结果为后续MDV单克隆抗体的筛选、鉴定及诊断试剂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马立克病(MD)抗性选育对鸡马立克病病毒(MDV1)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利用MDV1攻毒后第4、7、10、14、21、28和35天共7次采集并分离的全部试验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采用real-time FQ-PCR方法对这些材料中meq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病毒载量,用来分析比较MDV1在MD抗性鸡与普通鸡以及HVT疫苗免疫鸡与HVT疫苗未免疫鸡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普通鸡非免疫攻毒组(B组)的MDV1含量于攻毒后第10(P0.05)、14(P0.05)、21(P0.01)、28(P0.05)、35(P0.05)天显著高于MD抗性鸡免疫攻毒组(F组),而其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鸡MD抗性选育结合HVT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鸡体内的病毒载量,从而降低MDV1感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ID)对马传贫非疫区健康马,人工和自然感染马,免疫马的血清进行了对比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1.抗原: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马传贫弱毒细胞培养物纯化冻干抗原,每瓶1.5mg。 2.酶结合物: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马Ig冻干物,每瓶15μg。  相似文献   

4.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I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CVI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CVI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也是引起家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特别是对新生犊牛和猪的感染更为重要,本实验为了解四川省阿坝自治州牦牛腹泻病原,于1985年5月在该地区采集腹泻牦牛的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试验(ELISA阻断)、免疫电镜(IEM)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内脏淋巴瘤和外周神经淋巴增生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根据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免疫扩散(ID)试验和血清中和(SN)试验等血清学方法,Bullow和Biggs将MDV分为三个不同血清型:血清1型病毒,包括致病性毒抹和它们的减毒弱毒株、血清2型病毒是非致病性MDV毒抹;血清3型病毒,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7.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是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的一项新的免疫酶技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放射免疫试验(RI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类似,并可弥补RIA和ELISA不可避免的一些缺陷。该法于1982年由荷兰学者Herbrink首先建立。嗣后,很快被许多国家学者吸收应用与继续研究,并发表了不少论文。迄今,对于本技术的命名尚未统一,不同学者的叫法不尽一致。Herbrink等称为抗原斑点试验(Antigen spot Test),Howker等称为免疫结合斑点试验(Dgt-immunobinding Assay),Huet等称为斑点免疫测定(Spotimmuno Detection),而Pappas等则称为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笔者认为Pappas的叫法最合适,故本文称该法为Dot-ELISA。  相似文献   

8.
1967年Churchill和Biggs报道了马立克氏病的病原因子是一种疱疹病毒,但早在1950年Paterson等已发现,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鸡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未感染的对照组高些。由于人类已广泛地被五种人的疱疹病毒所感染,所以把MDV感染的小鸡作为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是很有意义的。现将1977~1985年间Fabricant和Minick等的试验简要介绍如下。 (一)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试验 4组小公鸡都是美国康乃尔大学饲养的白来航P系SPF鸡,用100PFU低毒力的MDV CU-2株感染两组小鸡,隔离饲养;另两组不感染MDV,作为对照。0~15周龄这4组小鸡都饲喂含胆固醇0.025%(W/W)的饲料(以下简称普通饲料)。从第16周开始,一组感染小鸡和  相似文献   

9.
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用于检测绵羊布氏菌(Brovis)感染并和常规ELISA、R-SAT、R-Coombs进行比较。结果在150份血清标本中Dot-ELISA的检出率为65.3%;ELISA 64.0%;R-SAT 38.6%;R-Coombs52.7%。并用50份S型布氏菌阳性血清和8份TB阳性血清进行了Dot-ELISA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未发生交叉反应。3次重复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证明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鸡群禽偏肺病毒(aMPV)的感染情况,加强对aMPV的防控,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MPV N基因的保守片段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1中,再转入Rosseta(DE3)细胞进行表达,表达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经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且纯化了重组N蛋白,以此N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白血病病毒(AL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血清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阳性血清1∶3 200稀释时仍检测为阳性结果;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均小于10%。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aMPV ELISA试剂盒对样品进行平行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5.88%(256/267),阴性符合率为93.22%(55/59),总符合率为95.40%(311/326)。应用本方法对广西地区7个种鸡场和6个肉鸡场的960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种鸡血清aMPV抗体阳性率为93.33%(784/840),肉鸡血清aMPV抗体阳性率为99.17%(119/12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84~1986年,本课题协作组在广西、北京、福建、安徽、黑龙江、浙江等省市的6个单位进行了弓形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固相免疫酶底物珠试验(DASS),玻片虫体过氧化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SHE),玻片虫体—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吸附试验(TSSH)5种酶联试验方法,现汇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13.
茯苓多糖对雏鸡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 1日龄AA雏鸡经腹腔注射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强毒株 ( 0 .2mL/只 ) ,并从当日开始给试验组雏鸡以 3个剂量连续肌肉注射茯苓多糖 1周 ,分别于 7、14、2 8、4 2、5 6日龄取脾组织 ,制备脾细胞悬液 ,用ELISA法检测了雏鸡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及M活性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3个剂量均可显著提高雏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及M活性 ,且中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 2个剂量组。证实茯苓多糖能提高MDV强毒株感染雏鸡的细胞免疫活性 ,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2006~2007年从现地采集的疑似感染鸡马立克病(MD)鸡羽髓分别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蚀斑克隆纯化后,随机选1个单克隆,再接种DEF增殖,获得9株适应DEF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野毒株,分别命名为ZY、FY、SY、YC、CZ、MS、CGZ、QQHE和DH.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这9株MDV的132 bp重复序列(132 bpr),发现这9株132 bpr均为2个拷贝,符合致病型MDV的特点.从分离的9株MDV中选择5株,人工感染7日龄SPF白来航鸡.试验鸡表现精神萎靡,被毛凌乱,个体瘦小;60d后剖杀,大多可见内脏肿瘤;SY、FY、QQHE 3株的MD临床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人和畜禽的衣原体抗体的检测,只是近几年来才开展研究。自Lewis(1977年)报道了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抗体以来。Evans(1982年)和Nancy J.(1983年)又分别报道了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之后Evans(1983年)又发表了用ELISA法检测鸭血清中衣原体抗体的试验报告。他们通过ELISA与CF(补体结合反应)和MIF微量荧光试验)比较,认为ELISA是一种简单、方便、敏感的试验方法。用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在国内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ELISA法检测羊衣原体抗体的试验。其结果:免疫及强毒感染山羊95%表现ELISA阳性;健康对照山羊均表现为阴性反应;从送检的流产山羊血清样品中,有61%查出了衣原体抗体。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VP3蛋白,以重组VP3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IBDV血清抗体免疫磁珠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约为39 ku的重组VP3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VP3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免疫磁珠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磁珠和抗原偶联的缓冲液是50 mmol/L MES(p H 8.0),偶联时间为3 h,抗原加入量为95μg,抗原与羧基磁珠最大偶联量为80μg。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稀释度分别为1∶1 600和1∶4 000,血清孵育时间为30 min,酶标二抗孵育时间为20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阴性、阳性临界值判定标准为0.134。特异性试验显示,对抗AIV、IBV、MDV、NDV阳性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本试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敏感性高于商品化IBDV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8%和5.9%。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小于7%。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和商品化IBDV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50份血清,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对敏感性为94.6%,相对特异性为92.3%,符合率为94.0%。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特点,为其应用于临床IBDV血清抗体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A) 的基本原理,根据蛋清可以直接吸附在硝酸纤维素( NC) 膜上的特点,建立了DotELISA 检测鸡白血病病毒(ALV) 群特异性抗原的方法,并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ASELISA) 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从免疫马立克病(MD)HVT和CVI988疫苗的甘肃某规模化鸡场采集MD阳性病鸡抗凝全血,分离淋巴细胞,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分离出1株马立克病病毒(MDV)。病毒蚀斑纯化后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该毒株为MDV1型毒株,命名为LZ1309株。PCR扩增并测序致瘤基因meq。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国内分离株LS株的同源性最高(99.9%),与CVI988株的同源性最低(98.8%)。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氨基酸突变位点符合国内强毒株的特征。为掌握LZ1309株的致病力,进行了LZ1309株攻毒试验。结果显示,LZ1309株攻毒组鸡的死亡率为13.3%,攻毒组鸡体重显著降低,肝、脾、腺胃乳头和心脏均出现肿瘤结节,胸腺和法氏囊严重萎缩。PCR检测攻毒鸡的器官组织,均能扩增到MDV1型强毒株meq基因的特异性条带。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MDV强毒株,此结果为研究国内MDV毒力演化、致病机理和疫苗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B(FMDV 3AB)多肽为抗原,A G蛋白 辣根过氧化物酶为酶结合物,过氧化氢 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溶液,建立了一种可鉴别FMD感染与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 ELISA),即3AB ELISA。通过对1779份健康猪、免疫猪及人工感染猪血清的检测,确定了该I ELISA的阳性 阴性判定临界值。该检测方法比VIAA AGID法检出率高,尤其是采用A G蛋白酶结合物后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20.
广西玉林地区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鸡群出现MD疫情,笔者从出现MD疫情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采集抗凝血,分离得到MDV野毒株,鉴定为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YL2002。与15株参考毒株进行比对,meq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YL2002株与JS201801株MDV同源性最高,为100%;与648A株同源性最低,为98.6%。将分离得到的MDV野毒株回归动物实验,分析其对肉鸡品种黄鸡2号的致病性,该分离株攻毒组发病鸡出现瘫痪症状,并发现心脏、肝肿瘤。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各组织出现淋巴细胞增生和浸润。致病性结果显示,YL2002攻毒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和69.2%。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1株MDV强毒株,为广西玉林地区频发的马立克氏病疫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国MDV的毒力演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