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例原则本质上反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所谓“公共利益至上”,从实现行政效益和全面均衡、保护公民权益的角度,规范行政行为。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利益的和谐,即包括:国家、法人、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利益的社会和谐。但是,目前中国公共行政“公共利益的国家或者政府本位”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存在问题。因此,构建中国公共行政社会利益和谐,中国公共行政必须引入和贯彻比例原则进行价值选择的重新定位,克服“公共利益的国家或者政府本位”。  相似文献   

2.
国权即一国之主权。国家主权是个体人权的集中体现和根本保障。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没有国权 ,谈何人权”。国权代表和维系着一国公民的共同利益。任何国家都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 ,这就决定了个人人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主权 ,国家利益。美国以经济为后盾 ,以军事为依托 ,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 ,为他们推行全球霸权主义寻找理论依据 ,提出所谓“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论”、“主权陈腐论”等等。而美国的人权政策却实行着“双重标准”。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霸权主义 ,是一个国家独立、主权、尊严、品质、价值的总和 ,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形象和威信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些地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出台的“首次不罚”制 ,虽然其意在完善工商行政处罚制度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但却因改变了上位阶法文件规定的行政处罚事项而不具有合法性。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无权规定行政处罚事项。“首次不罚”制同时也提示我们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与监督制度。同时 ,对于违法制定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应当赋予人民检察院以公诉权 ,以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4.
一.城市房屋拆迁中“公益”的界定 1.公益和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或叫“公益”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或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利益。它既区别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利益,也不是社会个体成员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作为提起检察公益诉讼的条件,其中,“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不同于既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表达。如何把握《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结合社会公共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原理深入追问和阐释。个人信息利益结构的多层次性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目的的多元化,决定了与信息保护利用相关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复杂化。《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有三个层面:第一,当侵害个人利益具有损害社会一般性价值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时,实则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对“众多”的直接理解;第二,数据信息交易安全、数据市场有序竞争与健康发展是该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第三,对个人与超级平台信息处理者之间能力过分悬殊的适度修正,是该法上的社会公共利益。这三个层面的社会公共利益是检察公益诉讼的三大起点。  相似文献   

6.
先秦“王道”思想是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突出主题。面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极度动乱的客观现实,除了儒家极力推崇“王道”,其他诸子各家也纷纷打着“王道”的旗号,虽然具体理论和方式有所区别,但共同点都在于重建当时的社会秩序。批判继承先秦诸子重建社会秩序的“王道”思想,对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社会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是全体公民的利益,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只要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对不特定的人的合法权益构成损害或具有损害的潜在可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起诉违法者以保护公共利益。理想的公益保护模式应该是,以国家保护为主力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保护公共利益。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仅限于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诉讼法支持,这就使得公共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成为一个缺欠。我国应顺应国际化潮流和我国实际,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其基本内容为行政公诉和民众诉讼并存。在未来的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中,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将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明列于相关法条之中。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 ,没有对其含义作出具体规定 ,使得各种经营性项目搭乘“公共利益”的便车申请征用土地 ,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滋生了行政腐败。鉴于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利益”标准予以重新构建。对其重构时 ,应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基点 :申请或征用主体的主观目的具有公共性 ;土地征用行为客观上具有效益性 ;土地征用所欲实现的利益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 ;土地征用的程序合法性 ;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权力以对土地征用目的之公共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的提出是一种必然。目前。公共利益在行政法学界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其原因是公共利益难以界定。通过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较。公共利益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权衡。可知自由裁量的过程就是利益的选择过程。从而得以明确公共利益的位阶。正当法律程序应保障公共利益。而不是偏袒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公共利益不能成为侵害个人利益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还会严重威胁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政府为了进行应急管理,抑制病情蔓延,在信息公开方面需比常态下更及时更全面。由于利益存在的多样性,政府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行为与部分群体主张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一对矛盾体,从深层次来讲实则是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健康权与隐私权在博弈。如果不能合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法治这一城墙就极易摇摇欲坠。因此,当不同位阶的权利出现冲突时,必然要对低位阶的权利进行限制或克减,而能否协调好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保护在应急管理中的关系,让政府既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又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则成为能否最终治理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