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江 《思想战线》2012,38(5):83-87
对新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可以发现,当前并不存在一个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全球气候正义。相反,气候变化谈判更多地走向了权力的合法化。运用理性选择、交往行为以及自由秩序三种理论的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构建将凸现出一种逐级层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生态不正义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华  张一群 《思想战线》2012,38(3):112-1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领域内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之间的不对等成为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正义的思考。旅游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生态利益为核心所产生的种种冲突均可以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得到解释,也需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予以引导和化解。从生态正义理论对旅游种际生态不正义和旅游人际生态不正义现象的分析来看,旅游生态补偿是纠正旅游生态不正义、促进旅游地生态健康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视阈和语境中,"正义"既有作为事实性的法权意义的形式正义的涵义,又有作为价值性的规范意义的实质正义的涵义。在这样两个层次的差别与统一中,马克思对正义观的批判及其建构呈现为双重维度,即基于法权事实基础上的外在客观批判与基于规范诉求基础上的内在价值批判、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契合统一。只有将马克思的正义观置于其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视域中,才能真正辨识马克思正义观双重向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纠正以往在马克思正义观研究中或偏重于事实或偏重于道德的"单向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方法论误区。  相似文献   

4.
王源林 《求索》2015,(3):63-67
世界主义是一种"乌托邦"色彩比较浓郁的社会思潮,罗尔斯世界主义思想也不例外。罗尔斯将其精心描绘的"万民社会"明智地称作"现实乌托邦"。作为一种走向全球正义的政治总念,罗尔斯世界主义思想主张建立一种关于权利和正义的原则和准则,一种用于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中的全球正义。但是,因其主要关注"人民社会"之间的正义原则问题,而不似其国内正义原则关注所有个人的利益,故而只是一种"弱式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5.
白岩 《前沿》2010,(15):48-53
柏拉图以国家的伦理实体,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普遍性原则为正义的本质,阐释正义就是共性高于个性,个性复归到共性的哲学统一以及社会伦理实践的统一。休谟则从主观经验出发把正义规定是在相互的利益权衡中,以个人的欲望、私利倾向的最后满足为正义的实现。没有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的范畴。国家、社会就是本质上作为利益的个人根据协议的举措在利益追求最大化的形态中而构造的介质。人道主义的正义社会以公正为基石,以人权为絮矩,在民生民权的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本质中实现国家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思想史上最常探讨也是最多争议的课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所谈论的核心问题,更是现实世界多极秩序构建中的核心价值向度,国际社会所需要的正义以及在正义原则指导下所能采取的行动是现今国际事务合法合理的依据之一。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最具革命性和实践性,分析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主要文本中实践正义思想的形成脉络和思想旨向对完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及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8,(5):60-60
韩跃红在2007年第12期《哲学研究》撰文指出,公平与正义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公平侧重于利益均衡.正义侧重于利益对等;正义有利于鼓励竞争,扬善抑恶,公平则有利于缩小差距,保持平衡:针对个人利益分配应注重正义.而社会宏观调控应注重公平。然而.公平与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陈德玺 《前沿》2010,(9):42-48
本文指出"正义观"主要经历了:神性正义观、人性正义观、物性正义观等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利益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具体性;它既要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也要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愿望。  相似文献   

10.
杨春瑰 《求索》2011,(12):23-25
由于人类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充分认知,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得以建立和实施。由于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冲突,气候合作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围绕构建合作制度谈判的轨道也因为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演化。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建立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不断推进可再生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同时国际及国内市场碳交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些恰恰是国际谈判的正效应。未来国际气候合作制度将在动态中寻求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正义”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讨论中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问题。清理并剖析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回应西方政治哲学思潮的执战并开展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存有若干争论。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在应对重大现实课题中彰显了其“批判”与“规范”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12.
唐钊 《求索》2015,(3):4-8
污染转移意味着人为改变污染地点,往往会产生比原地污染更严重和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种现象在国际和国内大量存在,导致弱势者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严重受损,背离了正义的要求,最终损害全球的持续发展。因而,要防止污染转移带来或加剧负面影响。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凸显了污染转移规制的必要。污染转移规制针对环境失衡,注重矫正污染转移的非正义性。污染转移规制应强调以环境正义为理念,通过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许尚豪 《求索》2007,(10):86-88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对于正义的追求,既涉及到事实发现的真实性问题,亦涉及到程序自身的建构问题,所以,过程与结果的伦理性考量就成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正义实现的关键因素,而程序利益的合理配置与运行则是这两个方面正义实现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申林 《长江论坛》2011,(4):13-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国家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在于:第一,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基础,但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都存在问题,而且柏拉图夸大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性,并忽视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哲学王统治是国家正义和普遍的个人正义实现的关键,但柏拉图没有意识到哲学王统治与国家正义一致的或然性以及哲学王统治本身的内在困难;第三,国家正义和普遍个人正义的维持依赖于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维持国家正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活动的正义价值内涵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活动,而应该包含科学正义的理念。科学正义、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是鉴定正义价值的三个层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与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有利于明确司法鉴定的改革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化率近年来稳步提升,以城市更新为代表的发展方式展现出良好成效,但更新中无法杜绝资源攫取和利益争夺问题,一些城市空间的非正义现象也随之显现。本研究融合列斐伏尔的差异空间构想与罗尔斯的平等正义原则,构建“差异平等”分析框架,剖析不同规模城市更新的空间极化风险,分别是超(特)大城市的“空间隔离”、大城市的“空间趋同”与中小城市的“空间跃进”。从共享更新、精细更新和渐进更新等向度回应空间正义的缺失,实现从空间隔离到空间包容、从空间趋同到空间异质、从空间跃进到空间渗透的跃迁,最终为城市更新提供一种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绿色运动中的重要一脉,环境正义是民权运动、反有毒物运动、学界推动、原住民斗争、工人运动,以及传统环境主义共同孕育下的产物。长期以来,囿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传统正义论的影响,环境正义的研究范式一直被分配正义所主导。但正义之内涵远不止于分配维度,而应有更宽泛的意义和指向。学者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和现实的环境正义斗争实践表明:将正义和环境正义之“正义”内涵归约和简化为单一的分配视角是有失偏颇的。正义实际上是集分配、承认、能力和参与等四种维度于一身的统一体。基于此,对传统正义论的研究范式进行批判反思,并积极重构环境正义的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推动正义论,尤其是环境正义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谨平  刘激扬 《求索》2010,(10):79-8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国际间相互影响、作用的加深,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分配成为当代重要的国际性经济活动。如何使国际间的分配符合各国的基本利益,满足不同国家人民的合理需求,符合人类共同价值期待,成为全球分配面临的重要问题。寻求国际正义的普遍原则将为全球分配提供道德合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陆晓红 《求索》2010,(1):83-84,182
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都面临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等多重困境和抉择。各国气候政策都是理性判断的结果,但这种理性态度尚不彻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具有更加科学的理性态度,必须超越个体理性与集体不理性,达至集体理性;超越经济理性,建构生态理性,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的整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王国莲 《前沿》2011,(15):115-118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因气候变化而勃兴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范式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低代价发展向度、普世的公正发展向度和强烈的创新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