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调研背景我国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国。如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在互动共赢中将两者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松州》2015,(5)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需要,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用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是必由之路。针对赤峰市实际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与旅游更好的有效融合,对促进赤峰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海滨 《山西政报》2011,(Z3):39-40
浑源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盆地东南边缘,是连接京、津、蒙、冀华北诸多省市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雄浑奇丽,北岳恒山驰名中外;浑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人志士,层出不穷,一代治河功臣栗毓美,堪称典范;浑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灼灼生辉,李峪青铜名震寰宇……这些使浑源具备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和比较优势。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旅游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接续替代产业,围绕大同市"三名一强"的宏伟目标,创新举措,精心培育,积极打造北方旅游名县,全面展开了恒山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工作和恒山大景区  相似文献   

5.
正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央一以贯之地强调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实质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民进荣昌区委课题组深入区相关部门单位调研,了解本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如何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荣昌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荣昌是重庆的"西大门",地处川、渝、黔"西三角",位于成渝经济  相似文献   

6.
发展长阳文化产业必须着力挖掘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巴土文化遗产,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培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品牌,兴办具有较大经济实力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和支柱产业。第一,突破性地发展巴土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特质,旅游是文化的外在形式。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既为旅游业的发展赋予新的灵魂和活力,也为民族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形式和载体。①深度开发清江风光旅游。丰富天柱山、武落钟离山、巴王洞、丹水漂流等旅游景点的游乐内容,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色;扩大开发方山…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9,(4)
正沁源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也是连续20年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近年来,沁源围绕"文化+旅游"做文章,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走出一条"兴文、尚旅"发展路径,沁源也由此成为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塑造好山西形象一张重要的"文化旅游牌"。兴文提升绿色发展品位沁源县把振兴县域文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重点,以传承弘扬、挖掘巩固全县的特色文化为重  相似文献   

8.
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贵州旅游业只有与文化产业联姻,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论述什么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提出了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六大系列产品的构想,并就创立贵州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相关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马梦怡  叶非 《前沿》2014,(21):127-129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很多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目前,在云南进行玉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对云南玉文化旅游更好地开发,以促进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旅游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营造玉文化旅游良好环境,深入挖掘云南玉文化内涵,发展玉文化体验式旅游,丰富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源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现代乡村旅游则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力,以此为视角,本文构建了农村文化产业类型的二维分析框架。具体而言:从文化产业的承载客体文化资源看,有传统资源丰富型文化产业和资源创造型文化产业;从产业经营机制看,有旅游动力型、旅游产品外销动力型、旅游与产品销售混合型、产业联动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王继兰 《群众》2007,(6):58-59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区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而文化作为一种产业也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这是我们亟需认真探索、思考和回答的课题。飞瀑之下现流泉,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有所依托。各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以及文化演绎的轨迹有其不同之处,在这些不同之中必然有闪光之处。而这正是县域文化的底蕴及优势所在。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最为核心的就是要挖掘优势、培植优势、扬优成势。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一项成长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朝阳产业。榆次区抓住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兴市"和"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被确定为全省三大旅游产品之一"的战略机遇,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晋商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文化产业共有单位400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固定资产2亿元。全区旅游定点单位共有2个,旅游涉外星级饭店7家,旅行社21家,从业人员2000人。从2001年旅游产业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门票收入3337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  相似文献   

13.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独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神女峰蜚声海内外,神女溪幽深秀丽,高峡平湖景观更加壮丽。庙宇龙骨坡204万年前“巫山人”、大溪新石器遗址构成了巫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旅游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薛安廷 《前进》2016,(1):54-56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晋中市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文化产业找到了新市场、获得了新发展,而且为旅游业增加了新内涵,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晋中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省各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一、基本情况晋中是晋商故里、革命老区,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晋中市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拉动力强、参与者多的综合性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云阳旅游资源富集,品质较好,如何使“旅游资源大县”转变为“旅游产业强县”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云阳境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次调研,并结合当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就如何抓好云阳旅游产业发展谈一点肤浅认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准格尔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挑战(一)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近10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8.
<正>文山是一个以壮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该州积极发展"旅游+民族文化"模式,着力将民族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速,打造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十二五"以来,文山州以构建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着力将旅游  相似文献   

19.
任利嫔 《传承》2010,(9):106-107
文昌文化产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是开发以文昌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开发文昌文化的旅游就要深入挖掘文昌文化的内涵,打造文昌文化旅游品牌,传承文昌文化。  相似文献   

20.
卞吉安 《政策瞭望》2012,(10):39-40
县域旅游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发展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县域旅游一体化是旅游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县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旅游一体化要求我们从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出发,以合作共赢的理念,使整个县域在旅游的资源开发、宣传促销、市场准入、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切实提升县域旅游质量,实现县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