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公认、组织考察、党委决定,作为干部选拔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和关键环节,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实践呢?一、群众公认是选拔领导人才的基础选拔领导干部之所以要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并把群众公认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环节,一是因为它体现了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选拔领导干部必须以群众公认为根本原则和首要条件,在干部选拔中必须反映民意,让被选拔干部接受人民的检验。二是因为走群众路线是党的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选拔的干部必须具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才能胜任领导工作。三是因为通过群…  相似文献   

2.
“牛“代表其实不姓牛,真名叫刘树松,他之所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牛“代表,是因为他帮助全村群众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1992年11月,28岁的刘树松迷上了奶牛。他只身到山西买回了两头,结果却招来了村里人的嘲笑:“放着好好的地不种,花1万块钱买回两头牛,不能耕地.不能拉车,这人是不是有病?!“。面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每个人都收获了三十几门亲戚。亲戚靠走动才更近,现在很多群众到医院看病,先打个电话给联系干部,问有没有熟悉的大夫给联系一下;群众子女考上学了,先联系干部,问能不能帮着找个老师给填志愿。群众打心底里把干部当亲戚,有时候哪件事需要办手续,就直接让联系干部帮着办一办。比如孩子改户口、改名字等一些小故事,都发生在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虽然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惊天动地,但很感人。  相似文献   

4.
<正>变输血为造血,为群众出实招,办好事;由群众上访到干部主动下访,服务基层,面向群众;由群众"找"干部办事到干部"等"群众办事。2014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零公里"服务中心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临高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临高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为探索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5,(6)
<正>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在同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群众纷纷给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点赞。习近平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读了这则新闻,不禁想起习近平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曾撰写《之江新语》点赞谷文昌: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  相似文献   

6.
社区的服务与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居民委员会如何按照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真正体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性质,是社区干部普遍关心、实践中需要给出明确答案的现实问题。一些社区之所以居民群众民主参与的热情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居委会干部们对此还不甚明了,只注意参与的形式,忽视了参与的内容;为民主而民主,就参与抓参与,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0,(22):F0004-F0004
2001年2月,磐安县胡宅乡在农村“学教”活动中,了解到群众反映到乡政府办事环节多、事难办、人难找等意见,乡党委、政府决定把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相关职能,采用“一人掌管六个印,天天服务老百姓”的方式。设立了“365办事窗口”。即变过去群众找干部办事为干部等群众办事;过去办事要多次、分散找人为一站式服务,找一人即可:过去干部“一人一岗”,现在要求干部做到“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干部;过去办事讲人情,  相似文献   

8.
作好群众信访工作,化解矛盾,是基层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关系比较紧张,群众有问题不是找基层干部,把问题在基层解决,而是层层上访,不但增加农民自身负担,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增加了不和谐因素。在一些地方,群众说干部“不像话”,干部说群众“不听话”,便形象地说明了干部群众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一个群众与干部顺畅交流的渠道,让老百姓能与乡镇干部拉拉家常,发发“牢骚”。海“不像话”与“不听话”@沈泉涌  相似文献   

9.
为干事者呼     
干部就是要“干事”,就是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就是要带领群众干成事。不想干事或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就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四风"问题,积极转变作风。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服务群众、融入群众,首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多一些"民气"。现在,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擅长与群众打交道,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常不把自己当群众,而习惯以"官员""干部"的身份自居,与群众交流"官腔""套话"多,群众听不懂,不想听,只能"敬"而远之,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常彬 《现代人事》2001,(6):32-33
日,甘肃省委书记张照肃在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汇报会上明确提出:“今后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有三类干部不能用或不能重用:一是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面貌长期没有变化或少有变化的干部不能用;二是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不能用;三是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笔者不禁为这一提法叫好。  相似文献   

12.
乡镇干部包村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直接贯彻到群众中。但在包村工作中应注意处理好六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不能越俎代庖,削弱或代替村组干部的职能,具体工作中要多引导,少包办。二是包村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包村工作的关系,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本职工作,将本职工作和包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不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使政府职能部门不能正常开展。三是不能搞机关“关门”抓中心,干部早出晚归,群众有事一连多天找不到人,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加强…  相似文献   

13.
白杨林 《公民导刊》2013,(10):54-54
<正>从8月份开始,河北省滦平县的105名科级领导干部每周把自己做的工作晒到网上。这是该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实行的新举措,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实际上,在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之中,庸官、懒官只占少数,群众之所以对干部有意见,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对"神秘"的机关工作缺乏直观的感受,把自己"不知道"当做干部"没干过"。干部"网上晒工作"有助于群众增强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了解,有了了解才能增加理解,才能减少对政府部门的误解,从而密  相似文献   

14.
为干事者呼     
干部就是要"干事",就是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就是要带领群众干成事。不想干事或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就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干事者是一个单位和地方的支柱,也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缺了干事者,这个单位和地方就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精准选用事业所需的好干部,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强化集体领导把关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特别是在本轮机构改革几批人事调配中,我们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注重广泛听取意见、注重日常考察识别、注重从严把关“过筛子”,一大批攻坚克难、实绩突出、不找不跑、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被选拔了上来,有力匡正了选人用人风气。  相似文献   

16.
干部下基层多少都会听到一些"不中听"、"刺耳朵"的话,对这些"不顺耳"的话"充耳不闻",还是视其为忠言逆耳,不仅体现出干部的自身素质,更关系到其下基层能否查到实情,取得实效。"不顺耳"的话,往往都很直接不委婉甚至有些刺耳,却是大实话。之所以有这些"不顺耳"的话,表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漏洞,还不到位,还没有让群众满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真     
青海省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青海省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通过集中培训、研讨思考,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明显增强。广大干部联系实际学习思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进农牧民家,下田间地头和草场,与农牧民拉家常,积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农牧民群众反映,过去是群众上门找干部。现在是干部上门找群众;过去乡干部见了老百姓绕道走,现在干部见了老百姓主动问寒问暖,这样的干部咱老百姓欢迎。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有"干部压力是个伪命题"的说法和讨论,这是因为,领导干部除了面临"发展与责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压力外,与其他职业压力不同之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普遍面临诱惑的压力。所有腐败的干部无  相似文献   

19.
翟金鹏 《公安教育》2021,(10):44-48
警察视觉执法权威既是警察执法权威的外显,也是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与执法公信力的一种典型标志。群众之所以选择报警,是因为相信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与公信力;绝大多数不法行为人之所以在警察面前不敢放肆,是因为对警察天然的执法权威心存畏惧;个别不法行为人之所以敢于藐视或暴力抗法,部分原因在于现场警察外显执法威慑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胡洪江 《创造》2010,(7):101-101
反思问题找差距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最根本的差距在于思想观念。我们有的干部思路老化、办法不多、怕担风险、目标过低,不少群众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眼界不宽、四平八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