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事关新时代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既高屋建瓴、谋划全局,又落实落细、画龙点睛。在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民族工作,在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是新时代云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遵循。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嘱托,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省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里作出了“维护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指示。云南省临沧市是边疆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三个定位"之首,是云南省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任务。构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客观需求,必然要有一定的原则,合理的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评估结果的应用,用评估结果来回答云南建成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什么样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16,(6):41-42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深刻揭示出生态环境对云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云南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突出优势特色、推动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乎国家安全与稳定,关乎各民族的发展繁荣和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考察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红河州着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12月11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认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路子,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要求进一步强化示范州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方式,放大示范效应,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力争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上下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团结、发展和进步,示范区建设既是目标定位,又是政治责任和战略任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认真总结,持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以"三个强化""三个结合""六个引领"为抓手,初步凸显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成效。但仍面临民族团结示范区发展不稳定、不均衡、不到位,优秀民族文化难传承,民族教育和人才建设滞后,境外宗教渗透压力大等问题。据此,课题组通过调研提出:从思想文化、发展方式、治理能力、文化保护、教育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创新举措,全面发力,推动和完善保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明确:"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要求,认为"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云南最鲜明的主题、最...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对云南努力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夯实。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仍面临突出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殷切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布局,明确"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团结进步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齐心协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创建"平安城市、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开展好"美丽幸福家园""提升人居环境"活动,实施好"兴边富民""边疆美丽乡村示范"等行动计划。云南各地涌现出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和谐发展典型示范,彰显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和睦相处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份沉甸甸的嘱托,也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三个共同体"的要求和体现。这"三个共同体"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是桥头堡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一战线应发挥优势在示范区建设中大有作为。联系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示范区建设实践,探索统一战线服务示范区建设问题,对于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进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在历史上交往交流交融,积淀、传承、创造了多元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云南始终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发展观,弘扬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最大同心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中国、缅甸沿边地区是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多元文化交流格局、促进民心相通、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纽带和精神内核。云南民族团结局面的呈现与云南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实践息息相关。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崇尚团结的价值取向、平等团结互助的道德观念、天人互益的生态伦理以及多民族长期和谐共存互融的文化实践是云南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和精神纽带,是民族团结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乃至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中,都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对民族团结文化资源加强保护、继承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县,民族问题事关巍山改革发展和繁荣稳定的全局。2012年3月22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到巍山调研时,要求巍山县永建地区积极争取成为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样板和典型。巍山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为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机制的建构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更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教学保障、载体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评估保障,有助于破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增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切实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云南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建设"示范区"是巩固云南和谐民族关系的现实需要,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厘清民族与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关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确定了云南桥头堡建设的5大发展定位,其中一项是要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云南是一个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和欠发达的省份。云南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广、种类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