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党独大制作为多党制的一种普遍存在,不是最近的现象,也不是历史痕迹。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在概念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和测量标准。在适应性强弱的原因上,西方的研究从政党的历史起源、一国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政党的战略选择和政党内部组织等路径做出了解释。这些解释各有其独特的视角,又有自身的不足。系统梳理一党独大制的理论文献对总结国外大党兴衰成败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一党制转向多党制。普京时代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党并存的基本格局;“统一俄罗斯”党占据了“一党独大”的优势地位,但不是执政党,而是“政权党”;在总统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政党的作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俄罗斯政党制度今后将继续实行多党制,政党数量可能有所减少;将保持“中间大、两头小”的政党格局,但“统一俄罗斯”党能否长期占据“一党独大”的位置,还有待观察;随着下一届杜马和总统选举的临近,各派政党之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3.
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围绕国家政权而产生的政党之间关系的制度。对比中国与外国的政党制度.政党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四种模式,即一党独大制的主导配合模式、两党制的分庭对抗模式、多党制的联盟对抗模式和中国的合作监督模式。同心思想是基于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实践而提出来的,它是对中国共产党在行使决策权、制定政策和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在政党制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台湾政党制度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而是一个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特殊地区内部的政党制度。台湾的政党制度不是一种正常的政党制度,而是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扭曲变形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主党的崛起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民主党自成立后的短短13年里就从一个志在第三极的政党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拥有能与自民党相抗衡的政党.民主党的崛起将对日本政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有可能改变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使日本政治朝着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的方向前进.尽管如此,民主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政党文化创新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政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每一个政党都有它们自身的阶级背景、利益要求以及政治信仰。这种阶级背景、利益要求和政治信仰的差别.决定了它们各个不同的组织文化。这种政党组织所具有的组织文化.就是一个政党的政党文化。政党是环境塑造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党文化也是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等环境对政党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高度相关。著名的迪韦尔热定律已证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议会内两党制度的形成高度关联,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形成多党制。那么,混合选举制会导致何种政党体制呢?我们对1996年进行选制改革以来的日本选举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众议院出现了两次政党轮替,最大的两个政党垄断了议会多数席位(2012年稍许例外),小党空间有限,有效议会政党数持续减少。但从有效议会政党数来看,日本政党体制更可能走向两党体制,而非一党独大体制。当然,纯粹的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一年的战斗历程。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最光荣、最进步的政党,它有聪明才智、有求实精神、有革命胆略,它的丰功伟绩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阶级和政党在这方面所曾经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在竞争型政党体制下,政党竞争是政党加强自我建设的最直接动力。1993年日本自民党执政地位的丧失,意味着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终结。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增强、内部腐败问题突出、派阀政治林立的局面,自民党试图通过加强党纪监督的有效性、强化总裁在党纪监督中平衡派阀政治的能力及健全党纪监督的奖惩机制来提升自我净化能力。然而,由于其党纪监督是以派阀政治为基础,党纪监督的权威来自于国家权力,其党纪监督效力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政党的各种解释揭示了西方政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但是忽视了政党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将政党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和内涵。政党形成的基础是阶级,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条件。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欧美向世界其它国家逐步扩展,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利益聚集、表达和协调,培养和输送政治精英,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组织、监督政府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稳定,参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11.
一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形态各异,有无产阶级政党制度,有民族主义政党制度,有资产阶级政党制。在基本类型上,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度。目前世界各国比较成熟和稳定并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政党有1000多个。它们以各种方式组织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直接影响或掌握着国家机器,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政治可以理解为政党政治。与此相适应,以确立政党地位、规约政党行为、调节政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党制度也已成为各国政治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在性质上,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民族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本质区别;在形式及具体运行机制上,它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亦有差异。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党章是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一个政党最根本的性质和诉求,对其有宏观指导作用。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党章,历史上党章的制定和内容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容上,两党党章还是存在诸如指导思想、阶级属性、党员规定等的许多不同,并对两党的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开拓、发展。90年的政党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是同步的。依据任务、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执政兴国是政党外交的一条主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原则和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14.
书讯     
由邱钱牧主编的一部叙述1894—1949年中国政党产生、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中国政党史》,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共70余万字。该书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叙述了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的100多个有一定政治影响的政党和政派,阐述了中国政党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对近现代中国政治产生的巨大影响。书中通过大量史实的论证,深刻阐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  相似文献   

15.
一、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出和研究新的党的建设理论、开创适应新时代的党的建设实践的历史。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列宁适时地提出一些新的建党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苏联、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相继下台,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未能适时地提出并正确地进行党的现代化建设。当然,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曾先后试图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革,然而,他们在改革中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背叛马克思主义,不是加强和改善马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条件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的时代对一个政党必然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及时解决时代提出的历史课题。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先就是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科学指导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是一种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的整个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立的。从历史上看,它的创立与其他革命政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战争.为抵御外侮,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民国初年即开始形成的政党分裂、地方势力争斗、国共两党势不两立的局势,一变而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党以"党国"体制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然而全民抗战的局势打破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形成了国民党、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势力多元力量的并行角逐.这一态势的发展,决定了当时中国政治力量的兴衰消长,对未来中国政治的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研究近年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政党形象理论、党的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思想、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党的形象建设等方面均有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今后,在政党形象理论多路径研究的整合和系统化、政党形象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中数字化资源的大规模使用、党的领导人政党形象建设思想和党的形象建设实践的联系和综合研究,以及在主流媒体的政党形象建设作用和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传播研究等方面,政党形象建设研究都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政党的历史演进逻辑大多遵循着“目的论”亦或“工具论”,它们都是一种线性解释范式,将复杂的人类社会及社会政治问题简约化,忽视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政治功能的发挥和自身历史演进的复杂性。建党90年以来的历史表明,我们党有一些重大概念很好地融合了历史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人民性。如何考查这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概念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寻找制约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党主导和社会发展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