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在于:我们既不可能维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不可能马上废除这一结构.而只能通过逐步的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来逐渐化解这一结构。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执政者高超的平衡技巧与施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推动实施经济转型,绝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制变更过程,而是经济体制变革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曲双重变奏。增量改革与行政主导、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变革、改革与开放并行等交织在一起,两个性质不同的转型过程在同一个经济体系内同时发生,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台湾政党制度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而是一个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特殊地区内部的政党制度。台湾的政党制度不是一种正常的政党制度,而是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扭曲变形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市场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经济战略定位与领导战略定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反"服贸"运动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掀起的一股政治逆流,然而正是这一事件实质上宣告了台湾当局多年来大肆鼓吹的"台湾经验"的彻底破产,这是那些风潮的策划推动者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市场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战略定位与领导战略定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论计划经济在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兴 《学理论》2009,(5):95-97
计划经济是适应了新中国早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削,是新中国早期客观历史条件下唯一可行的发展模式。计划经济的发展成就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准备了外在条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是历史的中断而是历史合乎规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曾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位民族伟人,他们的思想理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从伦理视角,对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进行探究、挖掘和对比研究,对于...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和平统一构想,只有在大陆方面具备以非和平手段实现统一的把握时才是可行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架构,只有在其成为旨在走向制度同一的过渡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与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互动关系。新型政党制度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群众基础、施展空间、加力杠杆和方向保障,而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不断增强又充分证实了新型政党制度存在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与必要性。这种良性互动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